贫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贫血属中医“血虚”、“劳”、“萎黄”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一,然其根本病机在于亏虚。

病因

西医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factor,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功能不全、病和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anemiaof chronic disease,ACD)。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中医病因

贫血属中医“血虚”、“虚劳”、“萎黄”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一,然其根本病机在于亏虚。

预防

日常预防

1.首先应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

2.积极防治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对月经过多或经产妇以及妊娠期妇女应当使用铁强化食品或补充铁剂。

3.对婴儿和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强化食品,合理喂养。

4.在接触有害物质的生产工人中,应加强劳动保护。

5.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注意事项

1.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

2.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3.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4.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常见症状

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减退者,症状较明显。

一般症状

软弱无力

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肤、粘膜苍白

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心血管系统

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

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中枢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多见的症状。

生殖系统

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

泌尿系统

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低。

中医分型症状

气血亏虚型

症见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眠差,神疲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脉细弱。多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

脾胃虚弱型

症见体质羸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儿童。

脾肾阳虚型

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色淡,周身虚浮,腰膝冷痛,便溏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肝肾阴虚型

症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临床检查

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1.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2.MCV及MCHC的测定。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硷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4.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骨髓检查必须包括染色,以确诊或排除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线检查等均不容忽视。

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并发症

心力衰竭

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另一方面,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VitB12的作用,如果Vit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出血

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本病出血者也不少见有时也可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出血后果较重。

痛风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但极为罕见。

精神异常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症等,这可能与Vit B12缺乏所致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治疗

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脾切除

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目前仍在研究试用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

中医治疗

气血亏虚型

【主症】症见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眠差,神疲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脉细弱。多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

【治疗】益气养血,健

【方药】人参灵芝黄精玉竹补骨脂菟丝子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制首乌、枸杞川芎白术、炙甘草

肝肾阴虚型

【主症】症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疗】滋养养血清热

【方药】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山药枸杞牡丹皮茯苓、炙甘草

脾胃虚弱型

【主症】症见体质羸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儿童。

【治疗】健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黄芪茯苓当归鸡内金白术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后下)、炙甘草

脾肾阳虚型

【主症】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色淡,周身虚浮,腰膝冷痛,便溏或五更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疗】益气,温补阳。

【方药】黄芪茯苓菟丝子鹿角胶(烊化)、制附子(先煎)、白术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当归木瓜肉桂、炙甘草

护理

对症护理

休息与活动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中度或重度应卧床休息。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缺铁性贫血者增加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脏与血、蛋黄、海带、木耳和铁强化食物等,但不应与减少食物铁吸收的食物或饮料同服(如浓茶、咖啡、牛奶等)。巨幼细胞贫血者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和粘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象等。

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的护理

①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应饭后或餐中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②避免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同服。

③水剂的铁剂使用吸管,避免牙齿及舌染黑。

④向病人解释服药后大便颜色改变,及消除病人顾虑。

2.防止铁中毒

肌注维生素B12偶有过敏反应3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需采取深部缓慢、分层性肌肉注射,并应主意注射部位的更换。定期检查肝功能。

预防感染

1.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定期消毒室内。限制探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者,有条件者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2.预防口腔的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进餐前后、睡前、晨起应漱口。

3.预防皮肤的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皮肤。严格消毒,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4.预防肛周的感染

便后坐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肛裂。

一般护理

1.多食含铁较高的食物,科学膳食,增加机体对钦的摄入。

2.应适当减轻工作量,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

3.遵医嘱服用二价铁,可预防贫血。

4.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安络血、维生素C等,同时配新鲜血备用。

5.保证足够的休息、营养,避免疲劳。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果都要吃。每一种营养素都需要在营养均衡基础上才能有效被身体吸收;

2.多吃富含铁的的食物,促进造血。主要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胃肠和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枣、橘子等均含有丰富的铁质,民间也常用桂圆肉、大枣、花生作为补血食品。为了促进铁质的吸收,也可吃些酸性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菜等。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

饮食禁忌

1.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的吸收,尽量少喝茶和咖啡。

2.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食疗保健

1.菜包肝片,功效:补虚养血。适用于胃癌气血两虚引起的贫血。猪肝中铁的含量是猪肉的14倍,是补虚养血的好原料。

2.黑木耳红糖饮,黑木耳30克,红糖30克。功效:养阴补血。适用于胃癌伴缺铁性贫血患者。黑木耳、红糖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铁、硒、锰、锌等均具有抗癌活性。

3.阿胶牛奶,阿胶15克,牛奶250毫升。功效:益气养血,滋补强壮。适用于胃癌气血不足所致贫血。

4.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5.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功效:滋阴补血。

6.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7.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8.猪肝150克,菠菜适量。功效:补铁。

9.生晒参9克,当归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红枣20枚,瘦猪肉60克。瘦肉放入沸水内,去浮沫,加入生晒参、当归、红枣、生地、熟地、料酒、八角茴香,用小火煮1~2小时,食盐、味精调味即可。每日1剂,饮汤食肉。功效:养阴补肾。

10.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子母鸡1只。将子母鸡洗净,用开水氽去血水,凉水冲洗干净,将黄芪、当归装入鸡腹中,放入盆中,加葱、姜及各种调料、清汤,盖好盆盖,上笼蒸2小时后取出即可。功效:益气健脾摄血。

11.鲜桑椹500克,糯米200克,鸡蛋5个。将鲜桑椹取紫黑者洗净榨汁,同糯米蒸熟,凉后入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取酒酿100毫升加水30O毫升煮开,鸡蛋打散入内即可。功效:滋阴养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贫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贫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