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常见病,但在远东一些国家,因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肢体瘫痪而到医院就诊者则并不少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病,就是在日本也十分罕见,有时可在颈椎OPLL患者行全脊柱拍片检查时发现,但也有患者仅出现胸脊髓病变而不伴有颈脊髓病变。
目录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胸椎OPLL一经诊断一般均需手术治疗,但对于一些表现初期症状者,亦可试行保守疗法,包括休息、制动、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及神经营养类药物等。胸椎OPLL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前路或后路骨化韧带切除并植骨融合术等。
1.后路手术 包括后路椎管减压术及椎管成形术(见胸椎椎管狭窄的治疗),后路椎管减压术可扩大椎管容积,使脊髓后移,实现间接减压的目的(图3);但Kenji Hannai等认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的效果欠理想,其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胸段脊柱存在的生理后凸,使得传统的椎板切除术对脊髓的减压有限;另外,上胸段脊髓的血供非常浅在,极易损伤。
2.前路手术 直接施行前路减压治疗OPLL引起的胸髓压迫症,除可直接切除骨化物减压外,且可能减少椎板切除术所可能引起的脊髓损伤(图4)。
Kenji Hannai曾报道12例胸椎OPLL行前路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8~72岁,平均53.8岁。8例入院时已不能工作,骨化范围从胸3和胸11,5例在胸4范围有大的骨化区。行前路骨化物切除植骨融合术,8例患者全部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4例患者仍发现有残留的骨化韧带。术前JOA评分4~7分,平均(5.3±0.4)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8分,平均为(6.9±0.5)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1~10分,平均(7.2±O.6)分,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评分为1~10分,平均为(6.9±0.5)分。
(1)胸椎OPLL前路手术步骤要点:
①减压范围确定:减压范围取决于术前脊髓造影,脊髓造影片上造影剂上行或下行时的阻碍区即为手术范围。
②术前准备:术前1天,将两个电极插入硬膜外间隙内,用以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此点对手术至关重要。
③切口:对病变位于胸4以上者,应选择掀起肩胛骨显露途径(图5);对病变位于胸4~胸9者选用经胸入路;对病变位于胸10~胸12者,选用胸腹联合切口。
④减压:处理节段血管后,切除拟减压范围内椎节的椎间盘,并切除椎体,显露至椎体后壁时,使用薄型枪钳或磨钻小心切除后纵韧带。骨化韧带尽量切除彻底。
⑤植骨固定:切取髂骨块植入减压槽内,亦可选择钛网或人工椎体植入,并酌情辅以钢板固定(图6,7)。
(2)注意事项:
①在上胸段施行OPLL的手术治疗相当困难,操作时应格外小心。
②不撕破硬膜而行完全的OPLL切除相当困难,因而最好在腰段硬膜内预置管以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入胸腔。
③后纵韧带切除的完全性影响手术的效果,手术效果的不理想可能是由于减压不彻底导致(图8)。
(二)预后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明了。
(二)发病机制
同其他部位后纵韧带骨化一样,胸椎OPLL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其为软骨细胞的异位骨化所致,但亦有学者认为其与纤维软骨及膜内化骨有关,还有学者认为退变的椎间盘可影响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成。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症状
1.背部疼痛 OPLL引起的胸髓病变从开始发病到完全性瘫痪可以仅经过很短的时间。但也有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仅主诉有持续性背部模糊痛,其病史可持续数月至数年。Kenji Hannai报道的12例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均主诉有持续性胸部疼痛或模糊的背部疼痛。
2.下肢瘫痪 可自轻度的运动无力至重度的下肢完全瘫痪,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的瘫痪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
3.大小便功能异常 视病变程度不同,可有大小便无力,亦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4.行走不稳 双下肢行走无力,有踏空感或足踩棉花感,易跌倒。
胸椎OPLL的诊断主要依据:
1.临床表现 主要是背部的模糊痛及下肢瘫痪症状。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胸椎侧位或断层X线片常可发现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高密度影,可呈连续型或孤立型。
(2)脊髓造影:可显示骨化物范围,对减压范围确定有很大的意义。
(3)CT检查:具有明确诊断意义,并可测量椎管狭窄率(图1),CT三维重建既可显示骨化物的范围、形态,亦可显示脊髓压迫的程度。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检查化验
1.X线检查 胸椎侧位或断层X线片常可发现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高密度影,可呈连续型或孤立型。
2.脊髓造影 可显示骨化物范围,对减压范围确定有很大的意义。
3.CT检查 具有明确诊断意义,并可测量椎管狭窄率(图1),CT三维重建既可显示骨化物的范围、形态,亦可显示脊髓压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