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子
蓝花子
种中文名:蓝花子
种拉丁名:Raphanus sativus Linn. var. raphanistroides (Makino) Makino
种别名 :滨莱菔(台湾植物志),菇莱、冬子菜(广西、四川、云南)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属中文名:萝卜属
属拉丁名:Raphanus
命名来源:(通称)[journ. Jap. Bot. 1:: 114:. 1917]
中国植物志:33:037
药用价值:
【拼音名】 Lán Huā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蓝花子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hanus sativus L.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
采收和储藏:5-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贮干燥处。
【原形态】蓝花子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cm,具稀疏白色软毛。主根细长而肥厚,但不呈肉质肥大,侧根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具稀疏硬毛,并有分支。叶片稍带白粉,基生叶多数,大头羽状分裂,长5-15cm,宽2-5cm,顶裂片大,长椭圆形,侧裂片2-3对,交错排列;茎生叶小,宽椭圆形或宽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大;要片4;花瓣4,淡红色或淡紫红色,宽倒卵形,长约2cm,基部具长爪,瓣片具紫色脉纹;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头状。长角果圆柱形,长4-6cm,果瓣近革质,具海绵状横隔,果实因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先端具细长的喙。种子扁圆形、淡褐色,表面具网纹,花、果期3-5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浙江、广西、台湾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直径3-4mm。表面淡褐色,具网状纹理,一端可见点状种脐。去皮后可见肥厚的子叶2片,富油性,相互招叠,胚根位于子叶之间。气微,味微苦。
【性味】辛;甘;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宽中;化痰降气。主食积胸脘痞胀;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直径3-4mm。表面淡褐色,具网状纹理,一端可见点状种脐。去皮后可见肥厚的子叶2片,富油性,相互招叠,胚根位于子叶之间。气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