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唇鱼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药大辞典》:重唇鱼

【出处】 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 Zhònɡ Chún Yú

【别名】 似鲮鲴鱼(《鱼类分类学》),唇鲴(《黑龙江流域鱼类》)。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鲮鲴

【原形态】 体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25厘米。头长而粗壮,吻长,尖出。眼大,侧上位,在眼的后上部和前鳃盖骨边缘有一排粘液腔。口下位,呈弧形,上颌较长。唇厚,肉质,上唇与吻褶间形成一深沟,下唇前面中断,分成左右2叶。颌须1对,稍短于眼径。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45~49。背鳍Ⅲ7,第3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而粗壮的硬刺,其起点稍近于吻端。臀鳍Ⅲ6。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许多黑色的斑点,成鱼则无。

多栖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产卵期5~6月。

【生境分布】 分布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江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的各水系中。

【性味】 味甘,无毒。

【功效与作用】 治十年腰脊疼痛,腿膝酸麻,不能行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重唇鱼

【出处】 出自姚可成 《食物本草》:重唇鱼,出湖广石门县,东阳山下东阳水中,鱼口两层,故名。

【拼音名】 Zhònɡ Chún Yú

【英文名】 lip fish

【别名】 真口鱼、于哥、土风鱼、重口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鲮(鱼骨)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arbus labeo(Palla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右捕捞,捕杀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鲮(鱼骨),体较长,稍侧扁,头长,兄长钝而圆,眼大,侧上位,长于头侧中轴之上。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发达,肉质,下唇两侧叶宽厚,一般具皱褶,唇后沟中断,间距甚窄。颌须一对,略短于眼径。下咽齿3行。侧线完全,前端微弯,鳞中等大,侧线鳞46-50。背鳍3,7,具有一光滑硬刺,其起点稍近于吻端。臀鳍3,6。体背灰褐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黑色斑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也食软体动物中的淡水壳菜等。2龄开始性成熟。4-6月产卵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

化学成份】 全鱼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含甘油酯(glycolipid),主要为三酰甘油(triglyceride);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palmin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toic acid),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磷脂(phospholipid),其组成主要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此外还含硅酮(silicone)。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 补气利水祛风湿;强筋骨。主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痛;行动艰难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摘录】 《中华本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重唇鱼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重唇鱼》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