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格阳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盛格阳,病证名。简称格阳。指体内阴寒过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表现为内真寒外假热的证候。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假热症状;身虽热,反欲盖衣被;口虽渴,反欲热饮,或饮水不多;脉虽大,却按之无力;面虽红,却浮如妆,游移不定。同时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真寒症状。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阴盛格阳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真气在下,但无时而不发于上,故当"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时,而致阴盛格阳之病证.因此,在辨证中他擅于抓住阳虚病证的本质,在治疗上针对阳虚上、中、下之不同,分别采用扶阳药物治疗,善用四逆汤类方,被誉为"火神派"的创始人,其扶阳气的学术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临床中的诸多疑难杂病很有启发.  

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简称格阳。指体内阴寒过胜,阳气被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症候。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盛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饮水不多,喜热饮或漱水而不欲饮,手足躁动,但神态清楚;脉虽洪大,但按之无力

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 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应用“热因热用”的方法来治疗真寒假热病证。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的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阴阳格拒消除,假热症状也随之消失。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阴盛格阳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阴盛格阳》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