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韩启德,浙江慈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成员。曾任第十至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教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简历
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1968年至1979年,先后就职于陕西临潼基层的多所医院,担任临床医师;后进入西安医学院(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攻读医学硕士。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职于病理生理教研室;1985年至1987年间,曾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学系学习进修。
1987年回国后,韩启德继续在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任教;此后历任,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95年,他先后出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还曾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12月,连任九三学社主席。2012年10月10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出访乌干达,会见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庆祝乌干达独立50周年。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13年,任《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总主编。2013年9月,当选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海协会)会长。2014年4月5日,连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第九届)会长。
学术职务
- 国际病理生理学会理事,曾任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主席
- 国际心脏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分会主席
- 国际药理学会受体命名与药物分类委员会委员
- 曾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分子与细胞心脏学会理事
- 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与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临床与实验药理学与生理学》(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编委
- 《心血管毒理学》(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编委
- 《自主神经学》(Autoneurology)编委
- 《中国药理学报》编委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
荣誉
- 199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 199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与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 1992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3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4年:获得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94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95年:获得中国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可能突然发病,伴有高热,中毒症状,头痛,腹痛和咳嗽。1-2日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常常开始于四肢并呈斑丘疹,水泡样,荨麻疹样或紫癜样。可能发生手,足水肿;常见肺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状密度增生变化可能持续12周或更长。非典型麻疹的鉴别诊断类似于典型的麻疹,不过有时多形性皮疹和严重的全身症状可提示洛基山斑疹热,钩端螺旋体病,出血性水痘或脑膜炎球菌感染。其他鉴别诊断包括一些细菌或病毒性肺炎,胶原-血管性疾病。例如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和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有接触麻疹的病史和接受过病毒死疫苗免疫史提示非典型性麻疹,但要确诊,需要作病毒分离和/或血清学检查。
麻疹病毒活疫苗能提供持久的免疫。这种疫苗产生轻的或不明显的非传染性感染,其抗体反应与自然感染者相似。接种疫苗后5-12日内发热达38℃以上,并接着出现皮疹的被接种者,不到5%。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极为少见。治疗是对症性的。继发性细菌性并发症需要使用适当抗菌药物。维生素A能降低营养不良的麻疹病人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对脑炎无效;只能依靠对症处理。
本症系指接种过麻疹疫苗若干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发生于10~24岁年轻人,冬春季节散发,无传染性。
疾病病因
一般认为是以往接种的麻疹疫苗使机体获得了持久性细胞免疫,当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时,则致敏的淋巴细胞对病毒的抗原及其改变了的宿主细胞成分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症,但亦有人认为本症的发生系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
病理生理
早期真皮内见有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直接荧光检查在血管壁上见有IgG、补体及麻疹抗原。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总数减少,常低于3×109/L,淋巴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此外尚可有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尿及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麻疹补体结合试验滴度增高,麻疹病毒及细菌培养均阴性。
治疗方案,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