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泌汗腺汗囊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良性病变,故切除后很少复发。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

疾病概述

顶泌汁腺囊瘤虽然在年轻者也能发病,但最常见于老年。通常为单发,但偶可见数个。好发于面部,常见于眼部,也可见于鼻、颊、下颌角或头皮,有时见于耳部或包皮

皮损为针头大到豆大有囊性硬度的圆形结节,表面紧张、光亮,呈半透明状,但囊壁较厚,不会自行破裂。囊肿表面可呈健皮色,也可为棕色或蓝色,约半数损害均有颜色,类似蓝痣,囊肿易推动。切开后可见透明液体。此种囊肿生长缓慢,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长大。不破溃,无自觉症状。由于其损害呈蓝色或棕色,易与蓝痣、恶性黑素瘤或色素性基底细胞瘤混淆,但切开后可放出半透明液体则易鉴别,组织学检查即可确诊。本病属于良性病变,故切除后很少复发。

症状体征

顶泌汁腺囊瘤虽然在年轻者也能发病,但最常见于老年。通常为单发,但偶可见数个。好发于面部,常见于眼部,也可见于鼻、颊、下颌角或头皮,有时见于耳部或包皮。

皮损为针头大到豆大有囊性硬度的圆形结节,表面紧张、光亮,呈半透明状,但囊壁较厚,不会自行破裂。囊肿表面可呈健皮色,也可为棕色或蓝色,约半数损害均有颜色,类似蓝痣,囊肿易推动。切开后可见透明液体。此种囊肿生长缓慢,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长大。不破溃,无自觉症状。

病理生理

真皮内可见一囊状结构,有些乳头状突起伸人囊腔内,其中含透明液体。囊壁通常由单层立方上细胞组成,有时则为双层,结构与顶泌汗腺导管相似。但有些病例细胞呈圆柱状,并可见顶质分泌。在有些病例中,则两种类型细胞在同一囊肿的不同部位内能同时看到。分泌细胞周围可见肌上皮细胞。囊壁细胞内含有PAS阳性、耐淀粉酶颗粒。在细胞内及囊腔内也可发现阿新蓝阳性物质。这些都表明其中具有酸性粘多糖。囊液之所以呈棕色是由于囊壁细胞胞质内有色素颗粒的缘故。

诊断检查

临床上表现为豆大囊状肿物,位于内眦附近或鼻旁易于诊断。由于其损害呈蓝色或棕色,易与蓝痣、恶性黑素瘤或色素性基底细胞瘤混淆,但切开后可放出半透明液体则易鉴别,组织学检查即可确诊。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顶泌汗腺汗囊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顶泌汗腺汗囊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