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蝇
概述
黑蝇是蚋的俗称。蚋(blackfly)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Simuliidae)种类。蚋为一类体长1~5mm的小型昆虫,成虫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或“驼背”。全世界已知1200多种,我国报告近90种,主要种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蚋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奇痒以及炎症与继发性感染。蚋可作为盘尾丝虫病的媒介。防制可参考“蠓”。
蚋的形态
成虫头部的复眼明显,雄蚋的复眼较大,与胸背约等宽;雌蚋的复眼略窄于胸部,两眼间被额明显分开。口器为刺吸式。胸部背面明显隆起。翅宽阔,纵脉发达。足短。腹部11节,最后2节演化为外生殖器,其为重要的分类依据。有的种类腹部背面有银色闪光斑点(图1)。
图1 蚋生活史
蚋的生活史与生态
卵:略呈圆三角形,长0.1~0.2mm,淡黄色,通常150~500粒排列成鳞状或成堆,见于清净流水中的水草与树的枝叶上,在20~25℃的水中,约5天孵化。
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有6~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5mm。头部前端有1对放射状排列的刚毛,称口扇;前胸腹面中部有一只具小钩的胸足;腹部尾端有一个具小钩的吸盘和一个可伸缩的肛鳃。幼虫以水中微小生物为食,约3~10周发育成熟。
蛹:成熟幼虫在一个前端开口的茧内化蛹。茧体的后端粘附于水中石块或植物上,约1~4周羽化。
雄蚋不吸血。雌蚋交配后开始吸血,其嗜吸畜、禽血,兼吸人血,多在白天进行。成虫栖息于野草上及河边灌木丛,飞行距离达2~10km。蚋出现于春、夏、秋三季,以6~7月为活动高峰。整个生活史2~3.5个月。雌蚋寿命约2个月。以卵或幼虫在水下越冬。蚋可传播盘尾丝虫病。人被蚋刺叮,特别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强烈的过敏性反应,继发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热”等。
我国北方常见种类有斑大蚋(Titanopteryx maculata)、亮胸吉蚋(Gnus jacuticum)、褐足维蚋(Wilhelmia turgaica)巨特蚋(Tetisimulium alagensis)等。
蚋与疾病的关系
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蚋可传播人的盘尾丝虫病(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西部)和欧氏曼森线虫病(分布于拉丁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在我国蚋类是否传播人的疾病,缺少研究报道。
蚋的防制原则
清除有幼虫和蛹的水草、树叶、石块等清除孳生地。用药物喷洒畜禽圈舍消灭成虫。在野外工作时,使用驱避剂进行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