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血红蛋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概述== 不稳定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病的一种类型。国内已发现的不稳定血红蛋白有十余种。目前常用于鉴别不稳定血红...”)
 
 
第4行: 第4行:
  
 
==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医学检查==
 
==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医学检查==
检查名称
+
 
不稳定血红蛋白 分类
+
=== 检查名称===
临床[[血液]][[检查]] > [[红细胞]] 化验取材
+
 
血液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
不稳定血红蛋白
 +
=== 分类===
 +
 
 +
临床[[血液]][[检查]] > [[红细胞]]
 +
=== 化验取材===
 +
 
 +
血液
 +
===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
 
 
(1)热不[[稳定]]试验:不稳定[[Hb]]在体[[外经]]加热后加速[[变性]]沉淀。由加温[[后血]]红蛋白[[溶液]]浓度的减低可以计算出被沉淀的不稳定Hb含量。
 
(1)热不[[稳定]]试验:不稳定[[Hb]]在体[[外经]]加热后加速[[变性]]沉淀。由加温[[后血]]红蛋白[[溶液]]浓度的减低可以计算出被沉淀的不稳定Hb含量。
  
 
(2)[[异丙醇]]试验:异丙醇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可使血红蛋白内部非极性的[[氢键]]结合减弱,从而血红蛋白的稳定性减低。正常血红蛋白加入异丙醇孵育于37℃ 40min以后才出现沉淀,而不稳定血红蛋白孵育5min即出现沉淀,故可用以[[鉴定]]不稳定血红蛋白。
 
(2)[[异丙醇]]试验:异丙醇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可使血红蛋白内部非极性的[[氢键]]结合减弱,从而血红蛋白的稳定性减低。正常血红蛋白加入异丙醇孵育于37℃ 40min以后才出现沉淀,而不稳定血红蛋白孵育5min即出现沉淀,故可用以[[鉴定]]不稳定血红蛋白。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与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共同孵育后,可形成变性的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贴于红细胞膜附近,又称为红细胞[[包涵体]]。 试剂
+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与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共同孵育后,可形成变性的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贴于红细胞膜附近,又称为红细胞[[包涵体]]。
 +
=== 试剂===
 +
 
 
(1)热不稳定试验:
 
(1)热不稳定试验:
  
第25行: 第35行:
 
②17%(V/V)异丙醇溶液:取异丙醇17ml于100ml容量瓶中,再加pH7.4 Tris缓冲液至刻度。加盖密封,冰箱可存1周。
 
②17%(V/V)异丙醇溶液:取异丙醇17ml于100ml容量瓶中,再加pH7.4 Tris缓冲液至刻度。加盖密封,冰箱可存1周。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10g/L煌焦油蓝:煌焦油蓝1g,[[柠檬酸钠]]0.4g[[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过滤]],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 操作方法
+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10g/L煌焦油蓝:煌焦油蓝1g,[[柠檬酸钠]]0.4g[[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过滤]],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
 +
=== 操作方法===
 +
 
 
(1)热不稳定试验:
 
(1)热不稳定试验:
  
第68行: 第80行:
 
③在油镜下计数500个红细胞,记录出现蓝色[[颗粒状]]折光小体的[[红细胞数]]目,求出阳性百分率。
 
③在油镜下计数500个红细胞,记录出现蓝色[[颗粒状]]折光小体的[[红细胞数]]目,求出阳性百分率。
  
正常值
+
=== 正常值===
 +
 
 
加热法:<5%。
 
加热法:<5%。
  
 
异丙醇法:阴性。
 
异丙醇法:阴性。
  
红细胞变性[[球蛋白]]小体法:<1%。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
红细胞变性[[球蛋白]]小体法:<1%。
升高(或阳性):[[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附注
+
===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
 
 +
升高(或阳性):[[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 附注===
 +
 
 
(1)热不稳定试验:
 
(1)热不稳定试验:
  
第101行: 第118行:
 
④煌焦油蓝染色后不能用伊红-[[美蓝]]染色液复染,复染后可减少计数结果。
 
④煌焦油蓝染色后不能用伊红-[[美蓝]]染色液复染,复染后可减少计数结果。
  
⑤变性珠蛋白小体需与[[网织红细胞]]鉴别。前者包涵体呈较大圆形,均匀,弥散沉淀,整个红细胞[[基质]]消失,而且需培育10min以上才逐渐清晰。而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与煌焦油蓝混合后数分钟内显示出网状沉淀,红细胞基质完整。 相关疾病
+
⑤变性珠蛋白小体需与[[网织红细胞]]鉴别。前者包涵体呈较大圆形,均匀,弥散沉淀,整个红细胞[[基质]]消失,而且需培育10min以上才逐渐清晰。而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与煌焦油蓝混合后数分钟内显示出网状沉淀,红细胞基质完整。
 +
=== 相关疾病===
 +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百科帮你涨知识 ==
+
{{zk120}}
 
 
[http://www.zk120.com/ji/ 查找更多中医古籍]
 
 
 
[http://www.zk120.com/an/ 查找更多名老中医的医案]
 
 
 
[http://www.zk120.com/fang/ 查找更多方剂]
 

2017年3月15日 (三) 01:29的最新版本

概述

不稳定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病的一种类型。国内已发现的不稳定血红蛋白有十余种。目前常用于鉴别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方法有三种。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医学检查

检查名称

不稳定血红蛋白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红细胞

化验取材

血液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1)热不稳定试验:不稳定Hb在体外经加热后加速变性沉淀。由加温后血红蛋白溶液浓度的减低可以计算出被沉淀的不稳定Hb含量。

(2)异丙醇试验:异丙醇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可使血红蛋白内部非极性的氢键结合减弱,从而血红蛋白的稳定性减低。正常血红蛋白加入异丙醇孵育于37℃ 40min以后才出现沉淀,而不稳定血红蛋白孵育5min即出现沉淀,故可用以鉴定不稳定血红蛋白。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与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共同孵育后,可形成变性的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贴于红细胞膜附近,又称为红细胞包涵体

试剂

(1)热不稳定试验:

①0.1mol/L Tris缓冲液:(配制方法见异丙醇试验)。

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取NaHCO30.1g,KCN 5mg及高铁氰化钾2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异丙醇试验:

①0.1mol/L Tris缓冲液(pH7.4):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g溶于20ml蒸馏水中。以0.1mol/LHCl校正pH达7.4(约需0.1mol/LHCl 70~80ml),加蒸馏水到100ml,密封冰箱保存

②17%(V/V)异丙醇溶液:取异丙醇17ml于100ml容量瓶中,再加pH7.4 Tris缓冲液至刻度。加盖密封,冰箱可存1周。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10g/L煌焦油蓝:煌焦油蓝1g,柠檬酸钠0.4g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过滤,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

操作方法

(1)热不稳定试验:

①取新鲜制备的溶血液0.5ml,加入0.1mol/LTris缓冲液2.5ml中,混匀后,取1.5ml于另1试管中。

②将两试管均加塞,其一放于冰箱做对照,另一放于50℃水浴中,为测定管,计时。

③2h后同时取出两管,将加热管用自来水冲冷后,两管同时离心。3000r/min,10min。

④取试管3支分别标明空白、对照、测定。各加入5ml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然后于空白管加入Tris缓冲液0.1ml,对照,测定管分别加入离心

后的相应溶血液0.1ml,室温放置20min。

⑤以空白调零,分别在540nm测两管吸光。

⑥计算:

沉淀血红蛋白%=

(2)异丙醇试验:

①将放于37℃水浴中预热5min的装有17%异丙醇溶液1ml的小试管取出,立即加入0.1ml血红蛋白液,混匀后再放入水浴中,立即计时,于5、10、20、30、40min分别观察沉淀产生。

②结果判断

(++++)5min出现沉淀,20min出现大块沉淀。

(+++) 5min出现混浊。到40min出现粗颗粒。

(++) 10min出现混浊,到40min出现细颗粒。

(+) 20min出现混浊,40min出现极细颗粒。

(-) 温育40min后仍透明或稍混浊而无颗粒。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①取煌焦油蓝试剂0.5ml置小试管内,加新鲜血3~4滴,混匀,加塞,置37℃温箱中孵育。

②在10min,1h,24h各取出一滴制成薄血片,立即风干,油镜下观察。

③在油镜下计数500个红细胞,记录出现蓝色颗粒状折光小体的红细胞数目,求出阳性百分率。

正常值

加热法:<5%。

异丙醇法:阴性。

红细胞变性球蛋白小体法:<1%。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升高(或阳性):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附注

(1)热不稳定试验:

①被检Hb要新鲜制备。陈旧Hb可转变为高铁Hb。会出现假阳性。

②保温时间要准确,温度要恒定以免出现假阳性。

(2)异丙醇试验:

①17%异丙醇溶液配制后放置不宜过久,否则易出现假阴性。

②血红蛋白液须新鲜。如保存较久,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可形成假阳性。

③试剂要预热,严格控制温度以防假阳性。

④高HbF及G-6-PD缺乏的标本亦可出现阳性。

(3)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①本试验亦可用静脉凝血做。

②孵育时间与不稳定血红蛋白性质有关。一般1~2h即可出现明显的蓝色球形折光小体,但也有的不稳定血红蛋白需更长时间的孵育。才出现典型的变性珠蛋白小体。

③制片后应及时计数,存放过久,则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消失。如不能及时计数,可存放于干燥器或37℃温箱。

④煌焦油蓝染色后不能用伊红-美蓝染色液复染,复染后可减少计数结果。

⑤变性珠蛋白小体需与网织红细胞鉴别。前者包涵体呈较大圆形,均匀,弥散沉淀,整个红细胞基质消失,而且需培育10min以上才逐渐清晰。而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与煌焦油蓝混合后数分钟内显示出网状沉淀,红细胞基质完整。

相关疾病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不稳定血红蛋白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不稳定血红蛋白》经典原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