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防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药名:云防风

别名:竹叶防风、鸡脚暗哨、鸡足防风、西防风

汉语拼音:yun fang fe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li mairei Wolff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止痉

科属分类:伞形科

主治:感冒头痛牙痛;胃脘胀痛;泄泻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惊风;风疹湿疹;疮肿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200m向阳山坡、稀疏林下、草丛中和旷地土坡。

生于海拔600-3100m的山坡、林下、灌丛或草丛中、也有生于干旱草坡的。

生于海拔1700-4500m的山坡草丛中。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后,扎成把,再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等地。

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

用药禁忌:体虚多汗者禁服。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光滑无毛。根圆柱形,不分枝或1-2分枝,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味略甜,根颈粗短,残留众多短小叶鞘纤维。茎单一,中部以上有少数分枝,圆柱形,粗2-4mm,光滑无毛。基生叶2至多数;叶柄长至18cm,叶片稍革质,略带粉绿色,一至二回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分裂处呈关节关,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12cm,宽2-12mm,偶至4cm,全缘,边缘反曲,近平行脉3-10条,表面叶脉稍突起,背面叶脉显著突起;茎中部叶与基生叶相似,裂片稍狭,上部叶线形,常不分裂;序托叶短小,线形。伞辐5-7,长1.5-3.5cm;小总苞片6-10,基部联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2-18;花瓣黄色或淡黄色,近方形、长圆形或肾形,有3条棕红色脉纹,以中间一条最显著;萼齿细尖;花柱基圆锥形,较厚,有缺裂。分生果卵状长圆形,略带紫色,横剖面略呈五角形,背棱细,稍突起;每棱槽,内有油管1-2,合生面有油管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种与竹叶西风芹的区别为:叶片为二至四回出式全裂,末回裂片狭线形,极少为线状披针形,长0.7-6.5cm,宽达3mm。

本种与前2种的区别为:叶片3全裂,不成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7-13cm,宽5-10mm;主脉突起,两面有白色短硬毛,以前面边缘及脉上较多;茎上叶细小,线状披针形。花序梗有毛;总苞片和小总苞片均5-7,密被白色粗毛;花瓣外面有白色柔毛。分生果卵状近球形,果柄密被白色粗毛;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

功效分类:祛风胜湿药;止痛止痉药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1)竹叶西风芹 本品略呈圆锥形或类圆柱形,微弯曲,少分枝,长10-18cm,直径0.5-1cm。表面凹凸不平,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稀疏的扁平皮扎和须根痕。根头部粗短,有横纹,被覆多数短小枯鞘纤维。质坚实,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显菊花心,皮部黄白皮,占根的大部分,散生棕色油点,接近木部龙多,木部淡黄色。气香,味微甜。以根条粗壮、断面黄白色,油点,气香,味甜者为佳。

(2)松叶西风芹 根状部短,上端被覆较长枯鞘纤维。根表面棕色或棕红色,断面皮部疏松,有裂隙。气微香,稍带甜味。余同上。

(3)多毛西风芹 根头部粗短或稍长。根圆锥形,较短,木质化,表面茶褐色。气微弱,味淡略甜。余同上。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竹叶西风芹 木栓细胞10-15列,直径22-62(17)μm。韧皮部油管多数,直径40-60(153)μm,上皮细胞5-10(14)个,身线1-2列,于韧皮部外侧稍弯曲。木质部导管均为网纹,直径20-55μm,导管分子长103-153μm,端壁平或一端不尖。木薄壁细胞非木化。演粉粒甚多,直径5-15μm,多数呈圆球形至卵形,少数盔形,脐点呈点状或星状,层纹不可见,偶见2-3粒合成的复粒,分布于韧皮部与木质部薄壁细胞内。

(2)松叶西风芹 木栓细胞5-11列,直径20-83μm。韧皮部油管多数,直径40-62-(186)μm,上皮细胞5-12个,油管含橙黄或橙红色物质。木质部导管均为网纹,直径14-48μm,导管分子长70-270μm,木化,有的导管中充满棕红色侵填体,木质部内侧少数薄壁细胞木化或微木化。射线细胞单列,于专皮部外侧呈波状弯曲。淀粉粒多数,直径3-10μm,常呈多角形,少数球形脐点状或短缝状,亦可见数个分粒组成的复粒。

性味味辛;微甘;性微温

药材基源:伞形科植物竹叶西风芹、松叶西风芹和多毛西风芹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出处:《中华本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云防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云防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