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加皮.jpg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等病症。

药性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临床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袪寒,且兼补益之功,为强壮性袪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治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脉拘挛,可单用或配当归牛膝地榆等,如五加皮酒(《本草纲目》);亦可与木瓜松节同用,如五加皮散(《沈氏尊生书》)。

2、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本品有温补之效,能补肝肾,强筋骨。又常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常与杜仲牛膝等配伍,如五加皮散(《卫生家宝》);治小儿行迟,则与龟甲牛膝木瓜等同用,如五加皮散(《保婴撮要》)。

3、水肿,脚气。本品能温肾而除湿利水。治水肿,小便不利,每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皮配伍,如五皮散(《和剂局方》);若风寒湿壅滞之脚气肿痛,可与远志同用,如五加皮丸(《瑞竹堂经验方》)。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炮制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 《本草述钩元》:"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鉴别

Wujiapi1.png

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灰揭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皮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2、《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3、《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

4、《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5、《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6、《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7、《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8、《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附方

1、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验方五加皮丸

2、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3、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4、治鹤膝风: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五加皮酒

5、治四、五岁不能行: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一日二服,服后再用好酒半盏与儿饮之,仍量儿大小。(《保婴撮要五加皮散

6、治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皮各一斗。上二味细切,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千金方》五加酒)

7、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8、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梅氏《验方新编》)

别名

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五加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五加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