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Lycium)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枸杞.jpg

  

形态特征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长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长椭圆状,顶端尖或钝,长7-15毫米,栽培者长可达2.2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扁肾脏形,长2.5-3毫米,黄色。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分布于我国河南、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以及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我国枸杞著名产地为宁夏及青海。在我国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药用、蔬菜或绿化栽培。  

植物栽培

物学特性

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盐碱土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2%,在强碱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泽地区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可选用优良品种,以采果大、色鲜艳、无病虫斑的成熟果实,夏季采摘后,用30-60℃温水浸泡,搓揉种子,洗净,晾干备用。在播种前用湿沙(1:3)拦匀,置20℃室温下催芽,待有30%种子露白时或用清水浸泡种子一昼夜,再行播种。春、夏、秋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主。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40cm开沟条播,深1.5-3cm,覆土1-3cm,幼苗出土后,要根据土壤墒情,注意灌水。苗高1.5-3cm,松土除草1次,以后每隔20-30d松土除草1次。苗高6-9cm,时定苗,株距12-15cm,每1hm2留苗15万-18万株。结合灌水在5、6、7月追肥肥3次,为保证苗木生长,应及时去除幼株离地40cm,部位生长的侧芽,苗高60cm时应行摘心,以加速主干和上部侧枝生长,当根粗0.7cm时,可出圃移栽。

扦插繁殖:在优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8-20cm长的插穗,扎成小捆竖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后扦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沟内,真土踏实。  

田间管理

在5、6、7月种中耕除草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羊粪、厩肥、饼肥等作基肥、追肥可于5月施尿素和6-7月施磷、钾复合。幼树整形,枸杞栽后当年秋季在主干上部的四周选3-5人生长粗壮的枝条作主枝,并于20cm左右处短截,第2年春在此枝上发出新枝时于20-25cm处短截作为骨干枝。第3、4年仿照第2年办法继续利用骨干枝上的徒长枝扩大,加高充实树冠骨架。经过5-6年整形培养进入成年树阶段。成年树修剪,每年春季剪枯枝、交叉枝和根部萌蘖枝,夏季去密留疏,剪去徒长枝、病虫枝及针刺枝。秋季全面修剪,整理树冠,选取留良好的结果枝。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枸杞黑果病,为害花蕾、花和青果。可在结果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射;雨后立即喷50%退菌特可温性粉剂600倍液,效果较好。根腐病,可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浇注根部。虫害有枸杞实蝇,防治可在越冬成虫羽化时,在杞园地面撒50%西维因粉45kg/hm2,摘除蛆果深埋、秋冬季灌水或翻土杀死土内越冬蛹。枸杞负泥虫可在春季灌溉松土,破坏越冬声所杀死虫源,4月中旬于杞园地面撒5%西维因粉(1kg兑细土5-7kg),杀死越冬成虫,敌百虫800-1000倍液防治。还有枸杞蚜虫、枸杞瘿螨等为害。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果实(中药称枸杞子、红果子),药用功能与宁夏枸杞同;根皮(中药称地骨皮);茎叶(中药称枸杞叶)。

药名药用部位性味功效
枸杞子以植物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平养肝;滋肾;润肺
枸杞叶以植物的嫩茎叶入药味苦;甘;性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地骨皮以植物干燥的根皮入药味甘;性寒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园林用途

可丛植于池畔、台坡,也可作河岸护坡,或作绿篱栽植。可做树桩盆栽。  

其他用途

嫩叶可作蔬菜;种子油可制润滑油或食用油;由于它耐干旱,可生长在沙地,因此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灌木。

枸杞子是一味常用的补肝益肾中药,其色鲜红,其味香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含有甜菜硷、多糖粗脂肪粗蛋白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铁、锌、锰、亚油酸等营养成分,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抗脂肪肝及降血糖等作用。中医常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病症。枸杞子在增强性功能方面的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君行千里,莫食枸杞”的名言,就是讲枸杞具有很强的激发性功能的作用,对离家远行的青年男、女不宜。但是,对于在家的男女和那些性功能减弱的人来说,多食枸杞或其制品,又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肾虚的人,枸杞子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与妙药,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营养品。大诗人陆游到老年,因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常吃枸杞治疗,因此而做“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枸杞子是古今养生的最佳选择,有延年益寿之功。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再曝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除去果梗;或热风低温烘干,除去果梗。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小鼠灌服枸杞子水提取物或肌注醇提取物和枸杞多糖,均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血清溶菌酶的作用,提高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还能增加鼠脾脏中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

2. 延缓衰老作用:枸杞提取液0.5mg/kg小鼠灌胃,共20日可明显抑制肝LPo生成,并使血中谷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提高;人体试验显示可明显抑制血清LPo生成,使血中GSH-Px活力增高,但红细胞SOD活力未见升高,提示枸杞提取液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3. 抗肝损伤甜菜碱盐酸盐能使大鼠血清和肝内的磷脂明显增加,对长期给予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磷脂下降及胆固醇升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水溶性提取物亦有类似作用,但稍弱。

4. 降血糖:枸杞提取物可显著而持久降低大鼠血糖,增加糖耐量,且毒性较小。另外,本品还有抗肿瘤、促进造血功能等作用。

枸杞子的介绍:

枸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在民间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药物、食物一起食用。枸杞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更吸引人的一点是,枸杞所起到的壮阳功能令人喜出望外。枸杞作为药食两用的进补佳品,有多种食用方法。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夏季宜泡茶,但以下午泡饮为佳,可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枸杞炖羊肉也是很适合冬天食用的。家常炒菜加入枸杞后口感颇佳,如枸杞炒蘑菇就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素菜。枸杞玉米羹鲜香可口,色泽美观。对于女性而言,常吃枸杞还可以起到美白养颜的功效。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如能经常饮用,便可强身健体。枸杞的叶、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枸杞子亦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对糖尿病肺结核等也有较好疗效;对抗肿瘤保肝、降压、降血糖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强的改善作用。作为滋补强壮剂治疗肾虚各症及肝肾疾病疗效甚佳,能显著提高人体中血浆睾酮素含量,达到强身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对体外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现在,很多关于枸杞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  

附注说明

⑴据《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枸杞子药材基源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干燥成熟果实。

⑵与枸杞相关的枸杞子、宁夏枸杞、地骨皮、枸杞叶、枸杞头、枸杞茶等详述,见百科专条。  

相关的种

与枸杞相关的种有: 黄果枸杞(变种

宁夏枸杞(原变种)

北方枸杞(变种)

柱筒枸杞

新疆枸杞(原变种)

红枝枸杞(变种)

黑果枸杞

截萼枸杞

云南枸杞  

枸杞的临床应用和日常保健

1、妊娠呕吐 枸杞子、黄芩各50克。置带盖瓷缸内,以沸水冲浸,待温时频频饮服,喝完后可再用沸水冲,以愈为度。

2、糖尿病 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后加盐调味,取汤饮用。

3、肥胖病 枸杞子30克,每日剂,当茶冲浸,频服,或早晚各1次。

4、慢性萎缩性胃炎 选宁夏构杞子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日20克,分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5、男性不育 枸杞子每晚15克,嚼碎咽下,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至精液常规转正常后再服1个疗程。

6、老年人夜间口干 每晚睡前取枸杞子30克,用开水洗净后徐徐嚼服。服用10天后可见效。

7、褥疮 枸杞子50克,烘脆研末,麻油200克熬沸,待冷倒入枸杞子粉,加冰片0.5克搅匀,外敷疮面,每日1次。

8、冻疮 枸杞子20克,白芷5克,吴茱萸5克,分别烘脆研末,加香脂适量调成膏状,涂于患处,每隔4-6小时涂1次,连用5天可愈。

9、疔疮痈 枸杞子15克,烘脆研末,加凡士林50克制成软膏,外涂患处,每日1次,一般3-5日可愈。

10、烫伤 枸杞子40克,烘脆研细末,麻油120克加热至沸,离火倒入枸杞子粉搅匀,以消毒药棉蘸浸药油涂于患处,局部包扎,每6小时涂药1次,一般半小时痛减,5天痊愈。  

枸杞菜谱

枸杞炖银耳

枸杞炖银耳是传统高级滋补名羹。相传西汉开国元勋张良看到刘邦大肆杀戮功臣名将,深感自危,决心激流勇退,辞官隐居山间后经常采集银耳炖食,以示清白。到了唐朝,开国功臣房玄龄、杜如晦都当上宰相,他们认为大丈夫不能只图个清白,如果死得有价值,抛头颅洒热血又有何妨?于是在炖银耳中加入枸杞,寓意为人既要清白,又要不怕死,此菜由此留传至今。

原料:枸杞25克,水发银耳150克,冰糖25克,白糖50克

烹制方法:

(1)银耳洗净入温水中涨发1个小时,除去杂质泡入清水中。

(2)汤锅置旺火中添水烧沸,放入冰糖、白糖烧沸后撇去浮沫,待糖汁清白时将银耳、枸杞放时锅炖至银耳有胶质时,倒入大汤碗内。

菜肴特点:羹汁浓稠,甘甜绵滑,滋补健身

枸杞肉丝(非清真)

原料: 主料:枸杞、瘦猪肉

配料:青笋

调料:精盐、白糖、味精、料酒、酱油、淀粉、猪油、麻油

烹制方法:

1、将猪肉洗净去筋,切成2寸长的丝;青笋切成同样的丝;枸杞洗净。

2、炒锅上火,将猪油烧热,再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散,下料酒、白糖、酱油、盐、味精搅匀,投入枸杞,翻炒几下,淋麻油即成。

枸杞烧鲫鱼

原料:鲫鱼1条,枸杞12克,豆油、葱、姜、胡椒面、盐、味精适量。

烹制方法:

1)将鲫鱼去内脏、去鳞,洗净,葱切丝,姜切末;

(2)将油锅烧热,鲫鱼下锅炸至微焦黄,加入葱、姜、盐、胡椒面及水,稍焖片刻;

(3)投入枸杞子再焖烧10分钟,加入味精即可食。

菜肴特点:枸杞可防治动脉硬化,鲫鱼含脂肪少,有利减肥

枸杞菜粥

原料:(4人份)枸杞子2大匙

米饭1茶碗 水6杯 油菜1棵 盐1小匙多

烹制方法:

1、米饭加入深锅中,加水煮沸,注意防止溢出,用文火煮1小时。

2、油菜洗净,去根,放在加盐的热水中焯一下,切成3-4cm长的段。

3、枸杞子若是鲜品,柔软,则不需处理,若是干品,必须浸泡温水中,使其变柔软。

4、粥煮好后,加入盐、青菜.枸杞子,稍煮一下即成。

枸杞油爆河虾

原料:河虾500克,枸杞子30克

烹制方法:将枸杞子洗净,其中一半加水煎煮,提取枸杞子浓缩汁15毫升,另一半置小碗内,上笼蒸熟:选择大的河虾,剪去虾须,洗净,沥干水份。将炒锅烧热,注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时,分两次投入河虾,炸至虾壳发脆,用漏勺捞出,沥于油。锅内留适量余油,投入葱末、姜末、白糖、料酒、精盐、味精、枸杞子浓缩汁和清汤,煮沸。稍稠后,投入虾和熟枸杞子,翻几个身,加入香油即成。

菜肴特点:功能温补肝肾,助阳益气。用治肝肾虚寒早泄,遗精,小便频数或失禁。

繁殖

1 播种 2 扦插 3 分株 4 压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枸杞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枸杞》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