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
概论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统称。
五输穴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同穴同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出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五输穴配以五行,阳经以金水木火土为序,阴经则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故有“五行输”之称。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五腧穴诗
诗情画意-五腧穴
1.渔翁——咏手太阴肺经五腧穴
少商湖海一渔翁,鱼际太渊任转篷,
漫道经渠不可测,还教尺泽起蛟龙。
2.夜色——咏手阳明大肠经五腧穴
商阳茅屋二三间,合谷阳溪第几弯,
九曲池边云影淡,满天星斗浴波澜。
3.秋风——咏足阳明胃经五腧穴
秋风厉兑内庭西,陷谷冲阳过解溪,
三里未知何日到,几番翘首欲思齐。
4.野寺——咏足太阴脾经五腧穴
隐白云中一老僧,大都离俗少人憎,
几回太白商丘过,汲饮阴陵泉几升。
5.班师——咏手少阴心经五腧穴
少冲少府把师班,兵马神门得胜还,
灵道战书前日发,而今少海已归山。
6.观涨——咏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
浮萍少泽任东西,前谷渊源绕后溪,
腕骨又通阳谷涧,交流小海欲倾堤。
7.茅亭——咏足太阳膀胱经五腧穴
茅亭结起至阴边,通谷浮云四望烟,
束骨近同京骨峙,昆仑遥与委中连。
8.远眺——咏足少阴肾经五腧穴
秋高闲眺涌泉边,然谷太溪豁眼帘,
复溜一帆阴谷去,江山揽胜碧连天。
9.秋雁——咏手厥阴心包络五腧穴
中冲孤雁彻云霄,几度劳宫破寂寥,
转过大陵来间使,深渊曲泽莫招摇。
10.咏蝶——咏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
关冲桃李液门栽,中渚阳池次第开,
花落支沟香满涧,一天井字蝶飞来。
11.别恨——咏足少阳胆经五腧穴
窍阴别后恨相牵,几侠溪临泣杜鹃,
怀抱丘墟情未毕,烦君阳辅寄陵泉。
12.春游——咏足厥阴肝经五腧穴
云霞烟锁大敦峰,忘却行间转太冲,
坐望中封无路入,曲泉流水听淙淙。
五腧穴主治作用
五输穴的主治作用由于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也就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在《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从而在治疗疾病的方面,有了大的准则:
1.井穴主治肝之疾患:“井主心下满”是指心窝部痞满,郁闷而言。肝属于木而主疏泄,如果疏泄不利,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如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急躁易怒、小儿惊风、乳蛾、癫狂、头痛头胀、呃逆、嗳气,这些都可以取用井穴,以疏肝理气。
2.荥主治心之疾患:“荥主身热”。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心与小肠相互表里,其他由此而引起的病症,如热伤神明,则心烦、心悸、失眠及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热伤津液,则口燥舌干;热移小肠,则小便短黄;热伤面络,则吐血衄血;热毒过盛,则舌红,脉数等,均可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
3.输穴主治脾之疾患:“输主体重节痛”。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脾与胃相表里,其他由此而产生的病症,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肢体浮肿,大便溏稀,就可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
4.经穴主治肺之疾患:“经主喘咳寒热”;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喘咳寒热”,为邪袭肺王,肺失宣降所致。其他与此有关的病症,如咽干咽喉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溲不利,大便失调,脉浮,则可以用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5.合穴主治肾之疾患:“合主逆气而泄”,肾属水,与膀胱为表里。“逆气”,是指气机上逆的病症,如肾不纳气之上气喘咳等;泄指二阴病变,如遗尿、遗精,大便失调等,均属肾气虚衰,真元亏损而引起的病症,阳痿,可取用合穴以补肾育阳。又因为“逆气而泄”的病症不仅与肾,而且与胃有关。合穴主治肾脏疾患,也可以治疗胃的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