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在流行期间,一家有二人以上发病者占2~4%,但人群中鼻咽部带菌率常显着增高,有时高达50%以上,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其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

(三)人群易感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新生儿有来自母体杀菌抗体故发病少见。带菌者及病人在感染血液中的杀菌抗体IgG、IgM、IgA升高,该抗体除对同群病原菌有杀菌作用外,对异群脑膜炎双球菌也有杀菌效力,这是由于各群细菌外膜存在共同的蛋白质抗原。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群特异性抗体效价较低,只能保护机体免于发病,不能防止再感染。

(四)流行特征 发病从前1年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病例发生。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

中小城市以2~4岁或5~9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偏僻山区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一户2人或2人以上发病者亦多见。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约为1:1000~5000。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