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侵袭力:侵袭力是指在能够侵染致病的前提下,病原物侵染顺利与否和致病程度强弱的不同,它是数量性状。可有由弱到强种种程度,它可能对品种是没有专化性的,其表现并不因品种而异。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个组分(如孢子萌发能力、侵入能力、菌丝生长速度、对寄主细胞内生化环境的适应力、分泌毒素和酶的能力、摄取食物和繁殖孢子的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状,其中某些组分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品种专化性,但多个组分综合在一起,其总体致病能力的品种专化性很弱甚至一般难以试验测出。总之,可以相对地说,它是非专化的致病性

在低级寄生菌中,菌系间大多只有侵袭力强弱不同,而无毒性表现。这可能是因为寄主对这类寄生菌还没有发展出或者人们没有利用到专化的抗病性,如小麦赤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等。在高级寄生菌和专性寄生菌中,菌系之间可以既有毒性差别又有侵袭力差别,同一菌系既有毒性方面的又有侵袭力方面的遗传特性。当它对某品种无毒性(即根本不能侵染致病)时,自然看不出其侵袭力强弱,当它对某品种有毒性而能侵染时,则侵染致病的强度便是其侵袭力的表现。

毒性的研究开始得很早,始于生理小种的研究,按毒性差别划分出的菌系就是生理小种。

菌毛是侵袭力的基础,是痢疾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菌体表面的K抗原也与侵入人体上皮细胞的能力有关。痢疾杆菌随食物进入胃部后,若胃酸分泌正常,可被胃酸杀死,即使细菌进入肠道,也可被肠道内的分泌性抗体(IgA)和肠道正常菌群所排斥。某些足以降低人体全身和胃肠道局部防御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过度疲劳、受冻、饮食不当及消化道疾患等,则有利于痢疾杆菌借助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然后进入细胞内生长繁殖,最后引起细胞破裂,导致肠粘膜损伤及溃疡,引起粘膜炎症而致腹泻。一般情况下,痢疾杆菌只在粘膜固有层内繁殖,并形成感染病灶,很少侵入粘膜下层。细菌侵入血流者较罕见。有毒力的痢疾杆菌对上皮细胞的侵入作用是致病的先决条件,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侵袭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侵袭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