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伤
来自中医百科
病因及简介:
寒冷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称冷伤(coldinjury)。冷伤分冻结性冷伤和非冻结性冷伤两大类,冻结性冷伤大分全身性和局限性冷伤两种。
冻结性冷伤因短时间暴露于极低温或长时间暴露于冻点以下低温所引起,此时组织发生冻结,故称冻伤。非冻结性冷伤包括冻疮,常发生于手、足和耳垂部,也是受冰点以上的低温和潮湿的作用而起。
临床表征:局部冻伤多见于末梢暴露部位,如手、脚、耳廓、鼻尖等处,复温后根据损伤程度和表现,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四度。a.一度冻伤:损伤深度达皮肤浅层,表现为瘀斑、轻度肿胀,局部麻木、痒痛。b.二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瘙痒或灼痛,局部出现水疱,肿胀明显。c.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出现水肿和大水疱,相继皮肤由苍白变为蓝色或黑色而发生坏死,局部感觉丧失。d.四度冻伤:伤及肌肉或骨骼,局部发生干性或湿性坏宜,创周肿胀并可有水疱,知觉完全丧失,常伴有畏冷发热等全身症状。二周后坏死组织分界线形成,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不易自行愈合,常需植皮和截肢。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1.使伤员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将潮湿的衣服、鞋袜立即脱掉,进行全身和局部保暖,给热饮料或小量的烧酒等。
2.快速复温,将病人全身或冻伤的某个肢体浸于40~42℃的温水中,在短时间内(15~30分钟)复温后,立即离开温水进行保暖。这样可以使病人尽快渡过低温阶段,保持组织的活力。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冷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