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学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心理疾病的应用科学和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但也有说法称预防医学为第一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二医学,康复医学为第三医学。医学的科学面是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与发现,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然而,医学也具有人文与艺术的一面,它关注的不仅是人体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是广为接受的理论,而其他如“生理心理灵性社会的照顾”、“全人、全队、全程、全家的医疗”也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医学伦理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四初确原则方法论:“自主、行善、不伤害、正义”。

现代医学是现代应用科学的一部分,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其理论根源来自中东地区、波斯及阿拉伯世界,它不从属于某一个民族或国家。

现代医学的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

辞源

《说文解字》中对“-{医}-”字的解释是:“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意为生病的人身体会有不适,而酒能治病,便得到“-{医}-”字。

医学史

巴黎卢浮宫。]]

在古埃及,人们使用莎草纸记录了许多医学文献,如卡亨(Kahun)纸草文(公元前2000~1800年)、史密斯纸草文(公元前1700年)及埃伯斯(Ebers)纸草文(公元前1500年)。其中史密斯纸草文记录了脑所引起的痉挛脑膜,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脑的记录。而古巴比伦文明的医学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理论,被标志为现代医学的开端。在今天,又有许多新的科技手段被不断加入到医学中并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成像、纳米医学等分支。 内部设备]]

医学的分支

医学的分支包括:

  • 医学基础科学
  • 医学专科
  • 跨学科领域

基础科学

及他的实验室]]

医学教育

美国及加拿大

美国及加拿大大部分医学院的医学课程只开放给本科毕业生报读(即医学只能作为第二个学位)。有意报读的学生必须先修读一门本科学士课程,领域不限,但科学类别较为推荐(因为这样学生可以证明自己在修读医学前,已经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而在修读第一个本科课程期间,学生还需完成一系列医学的先修班,美国称之为“健康科学预备班”并完成及通过课程考试,方有资格申请医学院的课程。申请过程亦比较繁复,自荐信及推荐信均为必备的条件。在完成课程并通过当地的医学执业考试后,就能正式成为医生,并可以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英国及某些英联邦地区

这些地区,医学是开放给高中毕业生报读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参加当地高考,符合一切条件后就能申请医学院课程。这些地区的医学本科课程一般为时五年到六年,之后需全职在医院实习一年,并能继续晋升选择专科及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

]]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相关医学教育机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学院。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多人。“初,契丹医人鲜知切脉审药,上命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为了学习汉族医学,辽兴宗使人翻译《方脉》一书并带来了辽代的医学发展。而辽朝史书上并没有关于设立官方医学教育机构的明确记载。

1894年,李鸿章奏请于天津总医院附设西医学堂(又名北洋医学堂),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校。早期中国的医学院校学制主要是复制日本模式,并从日本聘请教师,修业年限为4年,相当大学本科水平。1903年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出洋,分习专门,以备教习之选”,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学习医学。1945年开始,受美国医学影响,日本将原有的50所医学专科学校(包括大学附属医学专科部)进行了调整。l950年,旧制大学和升级学校都改为新制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共46所,并大幅削减招生人数。在这一时期(1946年)无论是新制还是旧制医学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医学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到1981年达80所(国立43,公立8,私立29)。1958年,萨尔瓦多大学医学院和科尔多瓦天主教大学医学院两所私立医学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医学院,其中10所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周边,其他的也多位于内部省份的大型城市。现代医学在实践中的一个常见的不足是忽视利用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多种方法激发人体的自愈力。

医学伦理

医学伦理是在从事医疗工作时需遵守的一些道德原则。医学伦理包括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其历史以及其哲学及社会学的层面。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四大基本原则:“自主、行善、不伤害、正义”。以下则是当代医学伦理六大原则:

  • 自主:病患有权拒绝医疗或是选择其医疗方式。
  • :医生要关注病患的最佳利益。
  • :关注稀少医疗资源的分配,并公平的分配资源。
  • :尽量减少医疗过程不必要的伤害。
  • 诚信:在美国的塔斯基吉梅毒试验及二次大战后针对十二名德国医师等历史事件后,知情同意(在知道所有事实后做出的同意决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 保密:对于病人的病情有保密的责任。

上述的道德原则不是用来处理某一特定情形下的处理方法,而是针对医疗上的一些矛盾之处提供一个可用的架构。有时二个道德原则可能会冲突,结果可能是道德上的或是危机。有时医疗伦理上的两难困境没有好的处理方式,有时医疗群体(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价值和病患、病患家属,甚至大部份非医疗群体的价值会有冲突之处。有时在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或是在病患家属之间也可能有价值的冲突。例如当病人拒绝接受输血时,自主和行善两项伦理就出现了冲突,在有爱滋病的年代之前,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以救命为优先,而不考虑是否说实话的问题。

另见

外部链接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医学界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医学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