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fanyingxue

反应学

реаκтология

反应学(Reactionology)

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由κ.Н.科尔尼洛夫所创立。反应学试图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确认心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并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三大法则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前提。它既反对当时心理学中г.И.切尔帕诺夫的主观派只研究内省意识而低估或抛弃意识的机制及其客观表现,又反对Β.Μ.别赫捷列夫的客观派只研究反射、行为而忽视意识。它认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未来的体系应该是主、客观两者的综合。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观性是“主题”,反射或行为动作是“反题”,反应就是其“综合”。因而要建立唯物论的、决定论的、辩证法的心理学就应该把心理学的专门领域定义为“反应学”。它强调“反应”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以区别于反射学的纯粹生理“反射”而不顾及主观内容。反应学应用动力计时仪和动作描记器等实验技术,为研究人类感觉运动反应的速度、强度及主要形式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它还强调社会阶级在决定个体反应中的影响,提出心理学不宜仅限于个体心理学,还应包括建立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的社会心理学,诸如“阶级心理学”等。30年代初期,在苏联清除心理学中唯心论和机械论的残余时,反应学受到批判而衰落。它被认为在实质上仍脱离不开机械唯物论和心身平行论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某些机械论和唯能论思想的折衷。它的反应分类方案被认为漠视了意识的影响及社会过程对反应的矫饰作用。虽然如此,反应学仍开创了苏联心理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方向。  

反应学-发展史

上世纪初,奥地利儿科医师ClemensvonPirquet观察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使很多外伤患者避免发生破伤风。但同时又会使不少人在再次注射这种血清时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死亡。vonPirquet将这种反应称作变态反应。这种现象表明,变态反应不仅不能像免疫接种一样对机体提供保护,还会导致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病理生理反应,这是变态反应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vonPirquet也因此被视作变态反应学之祖。他于1906年首次在Allergie一书中提出Allergy(变态反应)一词。因此,1906年也被视为变态反应学发展的元年,人们现将这门学科称作Allergology(变态反应学)。

1902年,法国生理学家CharlesRichet在印度洋旅行时接触到了一种海葵后,发生了全身荨麻疹。此后,Richet提取这种海葵体内的物质注入狗体内,这只狗在首次注射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但连续注射20天后再次注射0.1ml上述提取物数秒后,狗便出现喘息烦躁不安、不能站立行走、腹泻吐血性物,继而昏迷,25分钟后死亡。Richet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失保护”状态,并把这一现象命名为anaphylaxis(严重过敏反应)。这是首次成功创建过敏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自从他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这一发现后,各国学者竞相用多种动物(包括狗、兔、豚鼠和大鼠等)及不同的抗原物质(包括蛋清、牛奶和菌苗等)进行类似试验,且均得到了相似结果。从此,anaphylaxis一词被广泛用于形容动物过敏性休克,此术语已被用于描述人和各种动物发生的速发型过敏反应。Richet因这项发现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VictorC.Vaughan于1907年指出,变态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是人体以相似的途径产生的不同形式的反应。Meltzer在1910年指出,豚鼠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肺的膨胀性改变与哮喘患者的肺脏病理改变相似,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也开始认同: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1911年,Schultz和Dale用致敏动物的离体子宫进行了试验,他们将致敏子宫置于Ringer液中,当加入致敏抗原后,子宫会收缩,并释放一种类似组胺的化学物质。这一现象被称为Schultz-Dale反应,该方法后来成为检测组织致敏状态的经典方法。此后,许多学者对组织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给事先未经致敏的动物吸入或注射组胺可人为引发过敏性休克。人们因此一度认为,过敏反应的发生完全是因组胺所致。同年,Noon首次用小剂量花粉浸液注射治疗花粉过敏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免疫治疗的先河。变态反应学者根据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在首次发病的一段时间后可能发展为过敏性哮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变应性疾病免疫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阻止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方法。

1937年,DanielBovet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抗组胺药物,并证实该药在体内外均具抗过敏活性,他也因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1964年,荷兰大气生物学家FTMSpieksma与RVoorhorst共同证实,尘螨为房间内灰尘中最重要的致敏成分。1967年,石坂夫妇从Ragweed花粉症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抗花粉AgE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并将其命名为免疫球蛋白E(IgE),这对揭示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有重大意义。  

反应学-发展方向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在30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总共12亿人口中,有2亿5千万人(22%)患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为引起人们对过敏性疾病流行的重视,该组织规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过敏原可能导致过敏,这成为新的医学课题和问题。气传过敏原可导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气传过敏原导致的症状不仅包括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还包括支气管哮喘。1997年,美国的Grossman明确提出的“同一气道,同一疾病(Oneairway,Onedisease)”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对过敏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世界变态反应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如将各种致敏蛋白质重组后进行研究,其中,对烟曲菌293菌株基因组的研究已完成,结果于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建国初期,作者曾用国外医师使用的过敏原诊断我国患者的过敏性疾病,后来在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国人所患过敏性疾病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用产自本土的过敏原来诊断并治疗,这也成为中国过敏原研发的主要方向。

变态反应学在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均取得了一些进展,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后,变态反应学也必将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反应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反应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