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胺
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化学式是C5H9N3,分子量是111。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想睡觉等效果。
组织胺存在于肥大细胞内,亦存在于肺、肝及胃的粘膜组织内。它在过敏与发炎的调节上扮演一个很重要角色。组织胺属于一种化学讯息,亦是aminergic neurotransmitter,参与中枢与周边的多重生理功能。在中枢系统,组织胺是由特定的神经所合成例如位在posterior hypothalamus 的tuberomammillary nucleus,神经细胞多向延伸至大脑其他区域与脊椎,因此暗示组织胺可能参与睡眠,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调节,食欲与记忆形成等功能,另外还位于formatio reticularis与telencephan;在周边部分,组织胺主要储存在mast cell, basophils 和enterochromaffin cells,可引起痒、打喷嚏、流鼻水等现象,此外组织胺结合到血管平滑肌上的接受器(H1R)导致血管扩张因而产生局部水肿,组织胺会使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道狭窄进而呼吸困难,肠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以及增加心跳(tachycardia)等多项生理反应。
组织胺的发现
枯草热患者非常清楚,是花粉使他们打喷嚏、流泪和流鼻涕。最早的枯草热病例是莱昂纳多.博塔罗在1565年记载的。他把它称为“玫瑰热”。
1903年,一位叫威廉.邓巴的德国医生证明了这种受激反应并不是由花粉本身引起的,而是机体对花粉的反应引起的一种毒素的释放所造成的。他努力研制出一种抗菌素,但它没有效果。
后来,亨利.戴尔于1910年在研究黑麦的毒性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为“组织胺”的物质。直到大约16年后,他才意识到是组织胺引起了过敏反应。此后,他还发现了受损伤的细胞会产生自己的组织胺。
直到20世纪50年代,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达尼埃尔.博韦才研制出了抗组织胺的药物。
哮喘和湿疹也是过敏反应,但遗憾的是抗组织胺药物对它们并没有治疗效果。机体总是会对花粉和其他刺激物的侵入发生反应。过敏体质的人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某一种的刺激物过于敏感。
组织胺是人体组织内的一种血管活性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之中,以肥大细胞内含量最高。它是一种由组氨酸衍生而来的碱基,也是一种速发型超敏性反应的药理活性介质。在多数情况下,组织胺是由肥大细胞受抗原抗体复合物致伤而释放,即细胞受外伤或外界特异性抗原的激发后,存在于细胞内的组织胺酸(histidine)经组织胺酸脱羧酶的作用,释放出一个CO2分子所演变而成.这种释放的结果,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改变,促使血压下降,引起速发型超敏性的典型血管损伤,即疹块与潮红应答。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胺是以不活动状态与肝素(heParin)结合在一起,成为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颗粒。这种颗粒一旦释出细胞,进入体液或血液循环、则要发生一系列组织反应.由于组织胺的作用或其它因素引起脱颗粒(degranulation),颗粒脱出细胞外之后,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组织胺分子小,迅即弥散,以致细胞解体.组织胺有外组织胺和内组织胺两种,外组织胺主要作用于皮肤、粘膜,使其产生水肿、渗出等,内组织胺主要作用内脏,使之产生支气管、胃肠、子宫、心血管的平滑肌痉挛、分泌腺增高等。平时,机体释放组织胺甚微,随时可被组织胺酶所破坏,故不致病。
组织胺与变态反应病的关系
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组织胺参与的作用有较大意义。其它类型变态反应,如内毒素休克、炎症和烧伤等,也出现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血液中组织胶水平增高的现象,患有肥大细胞肿瘤,血液及组织中肥大细胞增多时,亦伴有组织胺生成和释放的增加,其后果为明显的荨麻疹和发作性出现皮肤发红(潮红),重症患者可伴有水肿和支气管痉挛。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短暂的真皮充血水肿性病变,其基本机制是局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组织胺是其重要的因素.皮肤划痕症(dermograPhsim),也称“人工荨麻疹”,引起此症疾的因素,据信为组织胺.病因复杂的多形红斑(erythemamultifme)是一种综合征,但一般认为亦与变态反应有关。如何克服由于组织胺释放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许多专家和学者曾一度研究设法阻止组织胺的释放,加强组织胺的代谢,以及促使组织胺的失活,以防治这类变态反应的发生。
早在1910年,Dale和Barger从霉菌麦角中提取组织胺,并以此人工诱发了过敏性休克.Draysted等曾将组织胺注射到动物体内,也诱发了过敏性休克.亦即组织胺休克(histamineshock),可用含0.25mg组织胺盐水溶液注射于豚鼠心脏,致动物过敏性休克而死亡。Epstsinr给志愿者皮内注射组织胺后,人工诱发了荨麻疹;同时,用组织胺作气管滴入,也引起了哮喘发作。故组织胺与各种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后来的报导雷同,对于组织胺导致变态反应病,这一定论毫无疑议。
组织胺球蛋白的产生与应用
由动物试验显示,豚鼠注入了健康人血清,可避免由于吸入组织胺气雾而致的动物死亡;而注入过敏性病人血清者;结果恰恰相反〔8、9〕。如果将组织胺结合非特异性马血清球蛋白到组织胺偶氮蛋白(Azo-protein)复合体,亦可使免疫豚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保护效应。并且,Parrot等报告〔8~10〕,组织胺球蛋白对豚鼠皮下注射,也可引起动物产生对组织胺气雾吸入的抵抗,而单纯用人体丙种球蛋白(humanγ-globulin)注入豚鼠体内,动物对组织胺或5-羟基色胺(5-hydrox-ytryptamine)气雾的作用,不能得到保护,只有注入组织胺球蛋白复合体才能产生显著地对抗组织肢、抑或对抗5-羟基色胺的作用。并且在多次双育试验中,单纯用人体丙种球蛋白的对照组治疗者,均告无效。据此,Parrot等提出了组织胺球蛋白的基本制备方法,沿用至今。
组织胺球蛋白是一种含有解毒药物的蛋白复合体,亦属于变态反应病的特异性免疫生物制剂(sPecificimmunizingbioagent)。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从1974年开始研制〔4、5〕,并与上海华东医院和新华医院合作,进行了临床试用观察。通过临床论证,对14种过敏性皮肤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77.78%。具体病种有: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白色皮肤划痕,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痒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瘙痒症,离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