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灶性上皮增生
来自中医百科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过度增生良性口腔粘膜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病因不明,可能与HPV-13、HPV-32感染及遗传有关,唇、颊粘膜、舌、齿龈为好发部位,皮损为多发性白色或淡红色丘疹、结节,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多个丘疹可融合成大的斑块, 无自觉症状,皮损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消退。
治疗
(一)治疗
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维A酸类局部或全身用药可能有效个别增生较快的结节可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发病原因
有些学者在皮损部位发现核内颗粒其大小及形状与HPV相一致且有人确定此病毒是HPV-1但亦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现已确定本病的发生与HPV-13,32有关
发病机制
现已确定本病的发生与HPV-13,32有关而且此类病毒仅感染口腔感染阴道和皮肤的病毒同样可感染口腔HPV-6,11,16亦曾发现于口腔疣样病灶
病症体征
多见于儿童口腔内可见有多发柔软白色散在的丘疹结节和疣样损害直径2~4mm皮疹亦可互相融合好发于唇舌齿龈及颊部病程慢性常可自然缓解
根据其多发融合丘疹性损害发生部位及慢性进展特点诊断不难.
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检查:为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厚及延长整个上皮见有散在性细胞空泡化染色淡的地区这种空泡细胞在表皮上部明显但亦可延伸到增宽的表皮突内而基底细胞层无空泡形成某些空泡形成某些空泡化细胞见有双核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口腔灶性上皮增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