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痈
来自中医百科
外痈,病名。发于体表的痈肿,与发于脏腑之内痈相对而言者。见《外科精义》卷上。该痈之初起,多于局部见红肿热痛而无头,肿胀之界限分明,根盘收束,多有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之特点。重者伴有全身症状:身寒热、口渴、舌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之剂。若初起者,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或防风散,或升麻汤;若兼见高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当选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当急选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或五龙散敷贴。若不能内消或脓已成者,治宜内服透脓散,或黄芪内托散,并掌握时机早作切开引流。脓水多则可用猪蹄汤温洗,或选黄柏煎汤外洗。局部伤口宜选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或用去腐生肌散敷贴,保持引流之通畅。若因失治或误治而转成漏管者,则应手术切除漏管壁,注意引流以保证伤口从深处逐渐愈合,切不可但求外口之速愈。此刻必须待脓尽方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或地黄膏等。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外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