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迎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迎 经穴名。出《素问·气穴论》。别名髓孔。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前方有面动、静脉通过。主治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㖞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艾条灸3-5分钟。

定位

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Akupixstst5.jpg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神经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

灸法:艾条灸3~5分钟。

临床应用

1. 腧穴释义: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 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大迎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大迎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