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鼎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此腧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有清咽,散结,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暴喑气哽、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瘰疬瘿气等病症。

定位

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缺盆穴连线中点。

Akupixlili17.jpg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配伍

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合谷穴治瘿气。

别名

天顶,天项,天盖。

穴义

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名解

1)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在上,何以经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

2)天顶、天盖。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顶,支撑也。盖,外盖也。天顶、天盖名意皆指穴内物质为气化之气,对天起支撑或护盖作用。本穴物质为气化后上行于天的阳热之气,阳气的存在,既是对皮部的支撑也是对皮下之物的护盖,故名。

3)天项。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项,指穴所处的部位。天项名意指本穴的阳热之气从项部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向头面天部传送大肠经的气化之气。

治法

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配伍

暴喑:天鼎、合谷、间使(《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天鼎、气舍、膈俞(《备急千金要方》)

瘿气天鼎臑会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针灸学讲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保健

用力按压天鼎50次,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咙阻塞等症状。

用中指指腹按摩天鼎,每次1~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天鼎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天鼎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