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雌激素增高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尿中雌激素测定:尿中雌激素主要有三种,即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雌激素在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月经周期中的前7天,雌激素水平很低,以后随卵泡的发育而上升,至第13天达高峰,称排卵高峰。以后突然下降,随之又逐渐上升,至第21天又达高峰,称黄体高峰。以后下降至月经来潮。功能性子宫出血雌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下。子宫性闭经雌激素水平多属正常,但卵巢功能缺陷或先天性卵巢未发育而致闭经,其雌激素水平低,但无周期性变化,垂体性或丘脑下部性闭经,雌激素水平一般较低。 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施膜细胞瘤患者尿中雌激素水平较高。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常见的肿瘤,占性索间质肿瘤的40%左右属于低度恶性,临床有晚期复发的特点。根据其病理组织形态,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type granulosa cell tumor)及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type granulosa cell tumor)两种。虽然97%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发生在30岁以前,但是确切的诊断依据仍然是肿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变化而不是发病年龄。除病理诊断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以外,其余的颗粒细胞瘤统称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卵巢泡膜细胞瘤基本上是良性肿瘤。其有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当黄素化或囊性变时,少数可有男性化功能。仅有个案恶性泡膜细胞瘤的报道。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预后:

1.临床期别 这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临床期别早,5年生存率高;临床期别晚5年生存率低Morris等(1985)的一组报告极具说服力如表3所示。Wu等(2000)亦有相似报道。

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Miller等(2001)报道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活跃≥5/10HPFs,甚至可见不正常核分裂,均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

肿瘤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关系,部分作者认为弥漫型(肉瘤型)预后差,但另一些作者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所以难以肯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对预后的确切影响。

3.Al-Badawi等(2002)认为,术后残存病灶大于2cm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防:

颗粒细胞瘤卵巢低度恶性肿瘤,因为其有“晚期复发”的特征,长期随诊更为必要。

1. 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开始每3个月随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重要的是坚持长期随诊。由于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5年、10年甚至20年复发均有报道,Lauszus等 (2001)报道临床Ⅰ期颗粒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94%,10年为82%20年为62%,所以要随诊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2.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大约有5%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为恶性,其特点是复发快,一般在最初诊断后2年内就可以广泛腹腔内扩散,故术后严密随诊对这类病人更显重要。随诊时间亦应每3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1次为宜。

3.随诊内容

(1)全身体检:腹部尤应注意,触摸有无包块、有无腹水的发生。

(2)认真仔细的妇科盆腔检查对于盆底、子宫直肠窝侧穹隆等处出现的增厚、结节要十分敏感,了解有无复发病灶的出现。

(3)内分泌检查:随诊阴道涂片变化,检测血内、尿内激素水平变化。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脏器有无转移及手术区域内有无复发。

(5)肿瘤标记物测定:这是最有意义的随诊监测手段。国外已做出了有价值的结果,Long等(2000)报道,抗米勒管因子(AMH)的超敏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以发现早期复发病灶或临床前期病变。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原因

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58%存在DNA复制错误的基因缺陷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诊断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临床特征明显的肿瘤。患者附件发现包块伴有明显的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诊断多不困难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则要根据其年龄肿瘤大小、质地、辅助检查等综合材料加以分析、鉴别后,得出较准确的诊断尚有少数患者,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近年来在细胞遗传学方面对颗粒细胞瘤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有学者发现在上皮性肿瘤中常有过度表达的p53抑癌基因,在颗粒细胞瘤中不常见;颗粒细胞瘤缺乏G蛋白肿瘤基因(gip2)。在颗粒细胞瘤中发现1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12)已有数篇报道,Shashi等进一步指出,虽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现的颗粒细胞瘤均有12-三体,但是有12-三体的颗粒细胞瘤大部分为临床良性。Tanyi等曾报道幼年型颗粒细胞瘤2例号染色体三体合并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 hormone)是已被多次报道有助于诊断的肿瘤标记。在肿瘤标记方面,Flemruing等曾发现,血浆抑制素抗体(inhibin antibody)有助于鉴别颗粒细胞瘤与一般软组织肿瘤; 还可以作为血清中的肿瘤标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测预测肿瘤的复发。Weidner等报告,Ewing肉瘤(原发周围神经外胚层瘤)的标记MIC2 抗体可以标记正常卵巢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瘤具有诊断颗粒细胞瘤的意义Santala等(2001)报道1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症

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监测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假若今后能引入临床应用,将会对颗粒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鉴别诊断

要与尿中17-羟皮质升高,尿中17-类固醇升高,尿中孕二醇测定,尿中促垂体性腺激素测定等各种激素测定和升高想鉴别。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临床特征明显的肿瘤。患者附件发现包块伴有明显的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诊断多不困难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则要根据其年龄肿瘤大小、质地、辅助检查等综合材料加以分析、鉴别后,得出较准确的诊断尚有少数患者,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近年来在细胞遗传学方面对颗粒细胞瘤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有学者发现在上皮性肿瘤中常有过度表达的p53抑癌基因,在颗粒细胞瘤中不常见;颗粒细胞瘤缺乏G蛋白肿瘤基因(gip2)。在颗粒细胞瘤中发现1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12)已有数篇报道,Shashi等进一步指出,虽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现的颗粒细胞瘤均有12-三体,但是有12-三体的颗粒细胞瘤大部分为临床良性。Tanyi等曾报道幼年型颗粒细胞瘤2例号染色体三体合并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 hormone)是已被多次报道有助于诊断的肿瘤标记。在肿瘤标记方面,Flemruing等曾发现,血浆抑制素抗体(inhibin antibody)有助于鉴别颗粒细胞瘤与一般软组织肿瘤; 还可以作为血清中的肿瘤标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测预测肿瘤的复发。Weidner等报告,Ewing肉瘤(原发周围神经外胚层瘤)的标记MIC2 抗体可以标记正常卵巢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瘤具有诊断颗粒细胞瘤的意义Santala等(2001)报道1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症

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监测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假若今后能引入临床应用,将会对颗粒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尿中雌激素增高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尿中雌激素增高》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