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疮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药名

崩疮药

别名

山暗册、山崩砂、黄京木、山暗赤、黄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阴木、四大天王、山甜娘。

汉语拼音

beng chu ang y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

功效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科属分类

野牡丹

主治

产后流血不止;月经过多肠炎腹泻风湿骨痛肝硬化疮疡肿毒;烫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湿疹;疥癞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阔叶林内。

采收和储藏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灌木,高0.6-3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时密被黄褐色小腺点,以后脱落。叶对生;叶柄长1-3cm,被小腺点;叶片纸质或坚纸质,披针形、狭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极不明显的小浅波状齿,叶面被小腺点,以后脱落;3(-5)基出脉,基出脉下凹,侧脉微凸,背面密被小腺点。伞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梗长约3mm,总梗、花梗、花萼均密被小腺点;花萼钟状漏斗形,长约4mm,钝四棱形,裂片4或5,广卵形,长约1mm,具小尖头;花瓣4或5,白色至粉红色,卵形,先端渐尖或近急尖,长约4mm,于右上角凸出一小片;雄蕊4或5,等长,花丝长约4mm,花药长约4mm,粉红色,呈曲膝状,药隔微膨大,下延直达花药基部,有时几呈小瘤状;子房下位,坛形,4室,先端具4个小突起,被疏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裂,为宿生萼所包,宿生萼檐部平截,被小腺点。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功效分类

收敛止血药;清热解毒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培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为宜。忌干旱。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后,把种子脱出,簸去杂质,贮藏备用。于翌年3朋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每穴播各6-8颗,覆土1-2cm,稍加镇压后浇水。也可育苗移栽。按行距2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后浇水。也可育苗移栽。按行距20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后浇水。待苗高15cm左右时定植。

性味

味苦;涩;性凉

药材基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敷;或煎水洗。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崩疮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崩疮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