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山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apparis Linn.

别名:广州槌果藤(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

所属科:Capparidaceae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茎2至数米或更长;小枝平直不弯曲,浅灰色或浅绿色,幼时有稜角,被淡黄色短柔毛,老时圆柱状,几无毛,节间长1-4厘米;刺坚硬,平展或外弯,长2-5毫米,尖端常暗黑色,花枝上刺小或不存在。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有时卵形,长5-10(-12)厘米,宽1.5—4厘米,无毛或幼时背面与表面中脉上疏被短柔毛,很快即变无毛,干后表面淡绿色,背面淡褐色,幼时带橙红色,基部急尖或钝形,顶端常渐尖,有小凸尖头;申脉表面凹陷,背面凸起,侧脉7—10(-12)对,常不明显;叶柄长4-6(-10)毫米,被毛与小枝相同。圆锥花序顶生,由数至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每亚伞形花序有花数至11朵,总花梗长1—3厘米,被毛与小枝相同;苞片钻形,长1—2毫米,早落,小苞片微小,有时不存在;花蕾球形,直径3-4毫米;花梗较细,长7—12毫米;花白色,有香味;萼片长4-5毫米,宽约3毫米,外轮2个稍大,舟形,内面无毛,外被短柔毛(近基部更明显),边缘膜质无毛,内轮2个略小,椭圆形或倒卵形,白色膜质边缘上被白色缘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6毫米,宽1.5—2.5毫米,常在内面中下部被白色柔毛;雄蕊20—45,花丝鲜时白色,干后红色;雌蕊柄6-8(-12)毫米,无毛;子房近椭圆形,无毛,约1.5X1毫米,胎座2。果球形至椭圆形,直径10-15毫米,果皮薄,革质,平滑;种子1至数个,球形或几椭圆形,长6-7毫米。花果期不明显,几乎全年都有记载。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南部(勐海)及东南部(麻栗坡、富宁)、贵州南部(册亨),广西、广东及福建;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沟水旁或平地疏林中,湿润而略荫蔽的环境更常见。锡金,印度东北部经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南部都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藤入药,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镇痛,疗肺止咳的功效。

【药 名】:广州山柑

【来 源】:为白花菜科植物广州山柑的全草。

【功 效】:解毒镇痛,清肺止咳。

【主 治】:用痈疽疮毒疼痛,咽喉疼痛,丹毒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等疼痛。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以及痰火内扰、心烦不安等症。

【性味归经】:苦,寒。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别 名】:广州槌果藤(《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西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

【拉丁名】:广州山柑 Capparis cahtohiesis lour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广州山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广州山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