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偏瘫的康复治疗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目标及训练原则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结合,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2.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

二、治疗的分期

(一)急性期: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按摩;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②被动活动:由小关节→大关节

③体位: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三、方法:

1.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活动

两手十指交叉,患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优点: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2.翻身

最有意义的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3.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伸髋时抑制伸膝

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6.髋的主动控制

仰卧位,屈膝,足支撑在治疗床上,使患膝保持稳定及活动健肢时患肢保持稳定。

7.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体位上同→将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平位。

治疗师一手放在股前边。下压膝关节时向足前方拉股骨内外侧髁,另一手手指轻拍患者臂部→帮助伸髋(双桥运动),然后让患者将健足治疗床上抬起来→所有重量都在患腿上(单桥运动伸膝的分离运动,仰卧位→治疗师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长收缩(绷紧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疗师的身体)。开始时→膝可略屈曲。

优点:治疗时无跖屈,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

9.通过下肢选择性伸直而负重

双脚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头向前超过脚→抬臀→膝向前。

10.训练健肢负重的活动

①外旋位改善伸髋。

②用绷带卷综打足背屈的站立。

平衡功能的训练

1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坐起。治疗师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进这一活动,另一只手指导患者的手和上肢。

优点:促进头的直立反应。

12.重心向侧方轻转

①向患侧—躯干应被拉长,治疗师手应放在腋下及对侧屈肌处。

②向健侧—偏缩短患侧躯平肌,一手虎口压在患侧屈肌,另一手放在患背部,重心患侧躯干,健手向外旋起。

13.两腿交叉,重心转向下面腿一侧—在穿鞋袜时平衡。

14.双手向前触地,及交叉握手前伸推球。

15.双膝屈曲、重心向侧方转移—站立时重心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16.玩气球活动。

17.患腿负重的站立活动。

上肢的训练

18.抑制手臂肌痉挛

卧位:1。抑制躯干肌肌痉挛→抑制臂的痉挛。

坐位:患肢支撑

19.抑制肩胛骨后缩和下降。

20.抑制前臂旋前

21.肘后旋的选择性屈曲

22.主动活动。

23.坐位推球。

24.站立活动,拍球。

25.站立位,手臂支撑桌面负重抑制痉挛。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康复医学/偏瘫的康复治疗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康复医学/偏瘫的康复治疗》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