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褥疮.jpg

褥疮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以水疱溃疡坏疽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属“疮疡”范畴。

病因

西医病因

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坏疽。一般来说,长期卧床、体质衰弱、翻身不便及肢体感觉迟钝者易患褥疮,临床上多见于以下三类患者:

1.昏迷瘫痪病人。

2.卧床不起,体质衰弱的病人。

3.骨折后长期固定或卧床的病人。

中医病因

内因是由于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外因为躯体局部连续长期受到压迫及摩擦,导致气虚血瘀,局部肌肤失养,皮肉坏死而成。

预防

预防的方法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要定时翻身,最好每2小时至3小时翻身一次。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汽垫或海绵垫把受压部位垫起,特别是骶尾部。在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快,避免推拉病人。要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排便后要及时清除大小便,用温水擦洗避免局部刺激,以防诱发褥疮。

注意事项

预防褥疮的发生关键应做到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应增加责任心。

2.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肌张力下降、脑出血及深度昏迷者应30~60min翻身1次,肌张力正常者应每2小时翻身1次,若有条件可采用各种医疗器械减轻局部组织压力或使之交替受 压,如脉冲式气压垫、喷气式医疗气垫。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保持床面平坦、清洁、柔软。

5.改变局部血循环,如可经常用50%酒精按摩局部,然后外涂滑石粉每天2~4次。

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 局部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苍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触痛。若及时处理,可于数天内好转。

晚期症状: 皮肤颜色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疱壁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面。溃疡形成,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可达骨组织,继发感染后脓液多,且有臭味。

临床检查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皮肤划痕试验、玻片压诊法等。

诊断鉴别

诊断

一般来说,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伴发热则说明具有全身反应。

1、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

2、多发于骶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

3、在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三步曲病理改变。

西医诊断鉴别

当发生褥疮型溃疡需要与早期颊粘膜癌的糜烂溃疡应与糜烂型扁平苔藓,粘膜慢性溃疡相鉴别。

中医诊断鉴别

气血两虚型: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而新肉不生,或新肌色淡不红、愈合缓慢;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差食少;舌质淡,舌苔少或薄或薄腻,脉沉细或沉细无力。

蕴毒腐溃型: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少或黄腻,脉细数或滑数。

气滞血瘀型: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或有破损,舌苔薄,舌边有瘀点,脉弦。

并发症

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

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褥疮重者转变成皮肤癌,危及生命。

治疗

西医疗法

1.使用枕桥是解除骨隆突受压既简单而便宜的有效方法。枕位正确适中,在床面上支撑病人时使病人的骨隆突与床面之间有空隙,其技术优点不但有效,而且花费极低。患者易于承受,家庭及其他人员容易掌握,并能运用良好,缺点是费时、费力。

2.常规使用医院床垫卧床不起的患者,骶骨及大转子下的皮肤部位,仰卧并取90度侧位的,氧分压(PO2)下降到零。因此,侧卧位时最好倾斜30度,对预防褥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体位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体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体位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患者摆正体位。

3.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采取定时翻身、补充营养、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使用保护用具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

4.患者都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异常伤口愈合的表现为伤口分离。脊髓损伤患者的伤口往往延迟愈合,而正常充血反应性伤口不发生延迟愈合,伤口感染的常见体征有疼痛、伤口发热,但截瘫病人无知觉,肌痉挛或寒颤增加者常见于脓毒血症。

5、治疗褥疮应该及早开始,原则是解除患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一度褥疮应定时按摩、变换体位,局部酒精涂擦或红外线照射,若炎症显著,可用0.5%的新霉素溶液湿敷。二度褥疮可外涂抗生素软膏后覆以无菌纱布。三度褥疮应进行清创处理,溃疡小者可外用0.5%硝酸银湿敷,以去除感染。同时可外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药物。溃疡大而清洁者可采用分层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层皮瓣。对坏疽溃疡应去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后再做上述处理。对于创面脓液宜经常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从而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外用。若无全身感染迹象,一般不需系统使用抗生素。此外对于重症患者应加强支持疗法。

中医疗法

1、气血两虚

治则治法:大补气血,托毒生肌。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茯苓当归白术党参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芪炙甘草等。加减:余毒未尽者,加夏枯草金银花连翘;阴虚内热者,加鳖甲玄参地骨皮

2、蕴毒腐溃型

治则治法:益气养阴,利湿托毒。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透脓散(《外科正宗》)合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加减。麦冬党参当归黄芪穿山甲川芎皂角刺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等。 加减:脓腐较多者,可加金银花、败酱草

3、气滞血瘀型

治则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柴胡枳壳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怀牛膝桔梗炙甘草等。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气滞者,加延胡索香附

护理

褥疮是长期卧床、坐轮椅者和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中患褥疮者的死亡率是无褥疮者的四倍,褥疮为慢性伤口,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花费多,因此预防是最经济的,需采取以下方法:

1、有效减压: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可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或4-5cm厚的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 身体一次。对于关节突出部位可加垫软枕。

2、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1次,保持清洁。如有大小便污染须随时清洗。

3、保持皮肤的柔润度:清洗后皮肤可用润肤露涂抹预防干燥,保持皮肤有较好的柔润度,可以抵御摩擦力和压力所伤。

4、保持皮肤正常呼吸:清洗皮肤,保持干爽。使用不堵毛孔的润肤液护肤。清洁的皮肤上勿用粉剂。

5、加强营养:每日要选择新鲜有营养的食物补充,少食多餐,每日5-6餐。  6。勤更换内衣:每日更换一次,一旦潮湿立即更换,宜选择棉质柔软宽松的内衣,吸汗但不刺激皮 肤。

对已经发生褥疮者,切勿随意在伤口上涂抹药液,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全身加强营养和减压措施的落实。

2、局部:红色伤口采取保护措施,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使用湿性愈合敷料覆盖包扎,有条件的可使用伤迪褥疮护理膏,促进自愈。黄色伤口使用自溶清创方法无创清除腐肉组 织,保持伤口洁净,再使用伤迪褥疮护理膏调理伤口刺激肉芽生长,促进愈合。黑色伤口可先使用伤迪褥疮护理膏3天,再结合手术清创,待坏死组织去除干净后,继续涂抹伤迪褥疮护理膏,并使用敷料包扎,刺激其生长。配合红外线治疗可使组织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生长加快,愈合时间缩短,但是红外线治疗在有些条件下不适用,也应当引起注意。

3、切忌伤口长时间暴露,组织干枯,否则会加速细胞死亡而影响愈合。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①给予高蛋白食品。

②多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豆油、菜籽油等,有润肠功效,利于缓解便秘。

③选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

④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瘦肉、动物内脏、新鲜蔬菜等。

⑤多食果汁、新鲜水果、果酱、蜂蜜等刺激肠蠕动。

饮食事宜

1、给予高蛋白食物

2、多食用植物油

3、选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

4、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煎炸烧烤食物

3、忌海腥、河鲜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褥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褥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