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子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真菌,全世界有1100属,16000余种。都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具横隔膜。  

发育过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产生两种形式不同的菌丝:一种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具有单核的菌丝,这叫做初生菌丝。以后通过单核菌丝的接合,核并不及时结合而保持双核的状态,这种菌丝叫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时期相当长,这是担子菌的特点之一。担子菌最大特点是形成担子(basidium)、担孢子(basidiospore)。在形成担子和担孢子的过程中,菌丝顶端细胞壁上生出一个喙状突起,突起向下弯曲,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叫锁状连合(下图),在锁状连合的过程中,细胞内二核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分裂到融合,形成一个倍体(2n)的核,此核经二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于是产生4个单倍体(n)子核。这时顶端细胞膨大成为担子,担子上生出4个小梗,于是4个小核分别各移入小梗内,共发育成4个孢子——担孢子。产生担孢子的复杂结构的菌丝体叫做担子果(basidiocarp),就是担子菌的子实体。其形态、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伞状、扇状、球状、头状、笔状等。  

分类

现代分类学将担子菌亚门分为4个纲,即层菌纲(Hymeno—mycetes),如银耳木耳蘑菇灵芝等;腹菌纲(Gasteromycetes),如马勃鬼笔等;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和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如玉米黑粉(棒子包)。层菌纲中最常见的一类是伞菌类,这一类担子菌具有伞状或帽状的子实体,上面展开的部分叫菌盖(pileus)。菌盖下面自中央到边缘有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片状物,称为菌褶 (gills)。用显微镜观察菌褶时,可见棒状细胞,叫担子,顶端有四个小梗,每一个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夹在担子之间有一些不产生担孢子的菌丝叫侧丝,担子和侧丝构成子实层(hymenium)。菌褶的中部是菌丝交织的菌髓,有些伞菌,在菌褶之间还有少数横列的大型细胞叫隔胞(囊状体),隔胞将菌褶撑开,有利于担孢子的散布。菌盖的下面是细长的柄,称菌柄(stipe)。有些伞菌的子实体幼小时,连在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膜,叫内菌幕(partialveil),在菌盖张开时,内菌幕破裂,遗留在菌柄上的部分构成菌环(annulus)。有些子实体幼小时外面有一层膜包被,叫外菌幕(universalveil),当菌柄伸长时,包被破裂,残留在菌柄的基部的一部分而成菌托(volva)。这些结构的特征是鉴别伞菌的重要依据。很多种伞菌可供食用,少数极毒。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担子菌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担子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