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芝1.jpeg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虚劳等病症。

药性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可单用或与党参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气敛肺,温阳化饮药同用。

3.虚劳证。本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常与山茱萸、人参、地黄等补虚药配伍,如紫芝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使用注意

实证慎服。《本草经集注》:“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砂土。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灵芝2.png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各家论述

1.《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2.《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3.《纲目》:“《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附方

《楚辞•九歌》:“采三秀兮于山门。”其注云:“三秀,芝草。”嵇康诗云:“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以此得“三秀”之名。芝者,《纲目》云:“芝本作之,篆文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遂加草以别之也。”《尔雅》:“茵,芝。”《尔雅义疏》云:“茵字不见它书,孙氏星衍尝致疑问。余按《类聚》九十八引《尔雅》作菌芝,盖菌字破坏作茵耳。证以《列子•汤问篇》云:‘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庄子•逍遥游》篇《释文》引司马彪、崔撰并以菌为芝。然则《尔雅》古本正作菌芝。”

别名

三秀、茵、芝、灵芝草、木灵芝、菌灵芝。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灵芝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灵芝》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