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囊肿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根尖周囊肿的治疗

手术完整刮除为根尖周囊肿根治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局麻下于口内前庭沟处根端的牙龈上作弧形或八字切口,切透黏骨膜,翻开黏骨膜瓣后凿除或用骨钳咬除部分囊肿表面牙槽骨,显露囊壁,完整剥离出囊肿;如囊肿较大可在剥离出部分囊壁时,抽出部分囊液后继续剥离剩余部分囊壁,完整摘除之。病牙如无保留价值时可同时拔除;如能保留,则应同时作根管治疗并切除根尖,作倒充填。

根尖周囊肿刮除术。切口通常采用:

1.弧形切口 主要适用于病变范围小,病牙可保留者,但需作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术。

2.梯形切口 适用于病牙不能保留,病变较大的颌骨囊肿。

囊肿与上颌窦穿通或上颌窦本身有炎症时,则应同时作上颌窦根治术,将囊壁与上颌窦整个黏膜一并刮除,填入碘仿纱条,并行鼻道开窗术。碘仿纱条引出,口腔切口严密缝合,填塞纱条在3~5天内抽出完毕,每次剪除一段,直至完全抽出。

概述

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是由于牙根尖部的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块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因围绕牙根端周围,故亦称为根尖周囊肿(periapical cyst)。如果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予处理而继续残留于颌骨内而发生的囊肿,则称为残余囊肿(residual cysts)。手术完整刮除为其根治方法

疾病名称

根尖周囊肿

英文名称

periapical cyst

根尖周囊肿的别名

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口腔颌面部肿瘤 > 口腔颌面部囊肿 > 颌骨囊肿 > 牙源性囊肿

ICD号

K04.8

流行病学

根尖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

根尖周囊肿的病因

根尖周囊肿,是由于牙根尖部的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逐渐形成囊肿。

发病机制

根尖部的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块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因围绕牙根端周围,故亦称为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囊肿的临床表现

根尖周囊肿多见于前牙区,该区常有残冠、残根或死髓牙,囊肿较小时常不易被发现,多数由于拍摄X线牙片时偶然发现;较大的囊肿可使唇颊侧骨壁受压变薄膨隆,扪及乒乓感;少数可在其根尖区黏膜上出现窦道口,X线检查可见根尖区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均匀透射阴影,一般小于2.0cm,边缘整齐,周围可见明显的白色阻射影,病源牙牙根突入囊腔中,其牙周膜及骨硬板影像消失;邻牙可被推移位;当囊肿较大时,邻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

实验室检查

囊壁的囊腔面有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囊壁内常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可混有中性粒细胞以及在根尖肉芽肿内可见到的其他成分。上皮衬里厚薄不均,有上皮钉突形成,部分囊壁内有胆固醇晶体聚积,囊液内含低浓度蛋白和少许角质,呈微嗜酸染色。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根尖区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均匀透射阴影,一般小于2.0cm,边缘整齐,周围可见明显的白色阻射影,病源牙牙根突入囊腔中,其牙周膜及骨硬板影像消失;邻牙可被推移位;当囊肿较大时,邻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

根尖周囊肿的诊断

根据X线的典型表现,加上患牙多为残冠、残根或变色死髓牙等多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根尖周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

根尖周肉芽肿为根尖组织受到轻度感染刺激产生的炎性肉芽组织。X线表现:根周膜消失,形态规则<1cm,密度均匀呈软组织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致密骨壁线,外周骨无改变。

根尖周脓肿(periapical abscess)

根尖周脓肿的X线表现:根周膜消失,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呈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致密骨壁线,外周骨小梁增生。

根尖周囊肿(radicular cyst)

根尖周囊肿常由肉芽肿变性、坏死、液化而来。X线表现:根周膜消失,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呈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有致密骨壁线,外周骨无改变。

相关药品

碘仿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根尖周囊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根尖周囊肿》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