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地黄口服液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桂附地黄口服液

拼音名:Guifu Dihuang Koufuye

英文名:

书页号:X3-41

标准编号:WS3-224(Z-50)-93(Z)

批准文号:(90)卫药准字Z-35号

本品为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红色液体;气微,味甜微苦。  

主治及用法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ml,一日2次。

【规格】 每支10ml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鉴别

(1) 取本品20ml,加氨试液5ml,摇匀,加氯仿2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提取液,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0ml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和硅钨酸试液,三管均生成沉淀。 (2) 取本品10ml,加石油醚(30~60℃)15ml,振摇提取,分取石油醚提取液,自然挥散至约2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1ml中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2,4-二硝基苯肼溶液,加热至呈现斑点。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和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2(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34页)。 pH值 应为3.5~5.0(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40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附录15页)。 【含量测定】 取本品20ml,用醋酸乙酯(20、10、10、10、10ml)提取5次,合并提取液,水浴挥干,残留物用低沸点石油醚浸泡两次(每次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留物加无水乙醇溶解,定量转移到5ml量瓶内,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和10μl,对照品溶液4μl和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浓硫酸(9:1)溶液,在110℃烘5~7分钟至呈现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 λR=72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按熊果酸(C30H48O3)计,不得少于0.010%。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桂附地黄口服液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桂附地黄口服液》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