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桑枝.jpg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其性平,味微苦。归肝经。具有袪风湿,利关节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水肿白癜风皮疹瘙痒,消渴等病症。

药性

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

风湿,利关节。

临床应用

风湿痹证。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袪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炮制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鉴别

桑枝鉴别.jpg

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1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淡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各家论述

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附方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②治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③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④治紫癜风桑枝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上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圣惠方桑枝煎

别名

桑条(《本草图经》)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出处

本草图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桑枝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桑枝》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