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叶巴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药名】橘叶巴戟

【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

【汉语拼音】ju ye ba j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

【功效】清热解毒

【科属分类】茜草

【主治】痢疾肺结核

【生态环境】生于海岸地。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西沙群岛)、海南。

【动植物形态】海巴戟灌木至小乔木,除叶片下面的脉腋有束毛外,全部无毛,小枝粗壮,钝口棱柱形。叶对生;叶柄长5-12mm;托叶长5-12mm,膜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10-25cm,宽5-10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膜质。头状花序常与叶对生,球形,稀长椭圆形,多花;总花梗长1-2cm;萼筒长约3mm,先端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花冠筒长7-12mm,喉部被毛,先端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5-8mm;雄蕊5,稍伸出。聚合果长卵形或球形,长2.5-4cm,熟时白色或黄色,有时最下部的小核果的宿存花萼扩大成叶状;小核卵形,扁平,边缘有翅。花、果期1-7月。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出处】《中华本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橘叶巴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橘叶巴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