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腺螺旋腺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

疾病概述

本病是来源于汗腺良性肿瘤。瘤细胞既向汗腺导管分化,也可向分泌部分化,很少恶变。通常系单发结节,但有时多发。最常见于20~40岁。逐渐增大,也有长到一定程度,保持静止不变。好发于上胸部,个别发生于头皮、肩部、腘窝及面部,可小至1mm或大5cm,呈卵圆形或半球状。一般柔软如海绵状,呈皮色或淡蓝色。偶见大结节排列成线状或小结节排列成带状疱疹样。临床特点是有自觉痛或压痛,疼痛可以为自发性,但通常由于衣服的压迫而引起。疼痛严重者为阵发性锐利撕裂痛,每次发作2~5分钟。

疾病描述

本病是来源于汗腺的良性肿瘤。瘤细胞既向汗腺导管分化,也可向分泌部分化,很少恶变。

症状体征

通常系单发结节,但有时多发。最常见于20~40岁。逐渐增大,也有长到一定程度,保持静止不变。好发于上胸部,个别发生于头皮、肩部、腘窝及面部,可小至1mm或大5cm,呈卵圆形或半球状。一般柔软如海绵状,呈皮色或淡蓝色。偶见大结节排列成线状或小结节排列成带状疱疹样。临床特点是有自觉痛或压痛,疼痛可以为自发性,但通常由于衣服的压迫而引起。疼痛严重者为阵发性锐利撕裂痛,每次发作2~5分钟。

曾有许多研究来说明疼痛机理,可用针头刺入皮下,用冰或指压均可引起疼痛。乙酰胆碱可引起严重疼痛,但如预先注射阿托晶或后来注射此药均可抵消前者的作用而不发生疼痛。麻黄素不产生疼痛。乙酰胆碱可以产生正常汗腺分泌活动。因此,引起疼痛说明此种肿瘤是起源于汗腺。但麻黄素不能引起疼痛,证明此种肿瘤并非来源于肌上皮细胞。

病理生理

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整齐,光滑,由一或数个大而境界清楚的小叶组成,与表皮无联系,有包膜。在低倍镜下,由于核聚集很紧密,故小叶显示深嗜碱性,类似于淋巴结基底细胞瘤。高倍镜下,小叶内的上皮细胞聚集成簇或交织成索,通常有薄的结缔组织中隔将其分开。小叶中有两类上皮细胞,其胞质都稀少。第一种细胞核深染而小,位于细胞团块的周边,不呈栅状排列。第二种细胞核淡而大,位于细胞团块的中心。部分细胞可排列成小腔隙。在无腔隙时,则淡核的细胞可呈花瓣样排列。腔内常有少量PAS阳性而耐淀粉酶颗粒状物质。在瘤细胞内无糖原或含量很少。间质不多,胶原致密,透明化,在肿瘤周围形成狭窄包膜。间质偶有淋巴水肿毛细血管高度扩张。

诊断检查

疼痛是本病的特点,确诊需作病理检查

特别提示

本病多发于20岁~4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病因不明,好发于躯干及上胸部,也可发于其它部位,大都有放射性疼痛或压痛,良性病损,极少恶变。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汗腺螺旋腺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汗腺螺旋腺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