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盲肠膀胱术

添加59字节, 2017年3月15日 (三) 13:28
无编辑摘要
== 手术名称==
 
1.为避免术后发生集尿器周围溢尿,宜将集尿器试佩戴于右下腹部,选定出回肠膀胱造口的最佳位置,并予以标志之。
 
2.[[肠道]]准备 有[[肠道蛔虫]]者,应驱[[蛔虫]]治疗。术前2~3d半流质,口服[[新霉素]]1g,每日4次,或[[链霉素]]0.5g,每日3次,加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和[[维生素K]] 8mg,每日3次。术前[[清洁灌肠]]。因为[[结肠]]的[[灭菌]]比回肠困难,加之盲肠和升结肠的排空又不如乙状结肠容易,所以本手术的肠道准备尤应认真,必须保证术前结肠的排空和灭菌。。
 
3.备1%新霉素液500ml,供术[[中冲]]洗回肠膀胱用。
 
4.备血600ml。
 
5.未切除膀胱者,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膀胱尿液,以方便手术操作。
== 麻醉和体位==
[[回盲肠膀胱术]]
== 术前准备==
1.为避免术后发生集尿器周围溢尿,宜将集尿器试佩戴于右下腹部,选定出回肠膀胱造口的最佳位置,并予以标志之。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平[[卧位]],头侧略低。== 手术步骤==
2=== 1.[[肠道]]准备 有[[肠道蛔虫]]者,应驱[[蛔虫]]治疗。术前2~3d半流质,口服[[新霉素]]1g,每日4次,或[[链霉素]]0.5g,每日3次,加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和[[维生素K]] 8mg,每日3次。术前[[清洁灌肠]]。因为[[结肠]]的[[灭菌]]比回肠困难,加之盲肠和升结肠的排空又不如乙状结肠容易,所以本手术的肠道准备尤应认真,必须保证术前结肠的排空和灭菌。。切口===
3.备1%新霉素液500ml,供术取脐下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后,施行[[阑尾切除术]],[[育龄妇女]]施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于[[骨盆]]缘下方髂[[血管]]处分别切开两侧盆腔[[腹膜]],游离双侧输尿管下端,[[注意]][[保存]]输尿管的血供。在靠近膀胱处切断输尿管,结扎其远端,近侧端插入8F导尿管,暂时引流肾盂内尿液。用手指经上述盆腔腹膜切开处,在骶岬前方、乙状结肠系膜后方,作钝性[[中冲分离]]洗回肠膀胱用。,形成一通道。将左侧输尿管下端经此通道,牵入腹腔。4=== 2.备血600ml。游离回盲肠段===
5.未切除膀胱者,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膀胱尿液,以方便手术操作。
== 麻醉和体位==
 
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平[[卧位]],头侧略低。
== 手术步骤==
1.切口
取脐下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后,施行[[阑尾切除术]],[[育龄妇女]]施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于[[骨盆]]缘下方髂[[血管]]处分别切开两侧盆腔[[腹膜]],游离双侧输尿管下端,[[注意]][[保存]]输尿管的血供。在靠近膀胱处切断输尿管,结扎其远端,近侧端插入8F导尿管,暂时引流肾盂内尿液。用手指经上述盆腔腹膜切开处,在骶岬前方、乙状结肠系膜后方,作钝性[[分离]],形成一通道。将左侧输尿管下端经此通道,牵入腹腔。 2.游离回盲肠段
进入腹腔后,显露出右半结肠和横结肠肝曲。常规施行阑尾切除术。
在升结肠和横结肠交界处切断结肠,在距回盲部交界处20~25cm处切断末段回肠(图7.10.4-3)。以等渗盐水、1%新霉素液反复灌洗此段[[肠腔]],以冲净其内容物。
=== 3.恢复肠道连续性=== 
将回肠的近侧断端与横结肠的远侧断端行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以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操作[[方法]]参阅《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手术学》。
=== 4.建立盲肠贮尿袋=== 
首先关闭盲肠断端,将该断端先用2-0可[[吸收]]线作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再用细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然后]],[[肠套叠]]形成,有两种方法。
回肠回肠套叠法:分离邻近回盲肠交界处的回肠系膜6~8cm,使之成为无系膜区(“开窗”),将该处回肠套入回肠,形成乳头瓣;再在此套叠的基底部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其鞘部和套入部肠管的浆肌层(图7.10.4-5)。
=== 5.输尿管-盲肠吻合=== 
在盲肠结肠带的合适部位戳一小切口,将剪成斜面的右侧输尿管断端移至此小切口处。吻合前,先插入输尿管支架管。支架管的一端经输尿管断端插至肾盂,另一端经盲肠贮尿袋从回肠断端拖出肠腔。用5-0可吸收线将右侧输尿管断端与盲肠壁小切口缘[[行间]]断全层缝合6~7针,第1针缝合可吸收线结扎后,固定输尿管支架管。外层用细丝线将结肠带及其浆肌层与输尿管[[外膜]]间断缝合6~7针。左侧输尿管的可利用长度往往有限,应将盲肠段向下推移并向[[左旋]]转90°,使之能与左输尿管吻合(图7.10.4-6)。
=== 6.回肠腹壁造口=== 
在右下腹部的适当部位作直径约2cm的圆形切口,十字剪开该处的腱膜和[[肌肉]],直达腹腔。用细丝线间断缝合腱膜和腹横[[筋膜]]的相应创缘,使此通道可容两横指通过。将末端回肠经此通道拖出腹壁。
回肠腹壁造口建成后,将1根[[质地]]柔软的[[引流管]]插入盲肠贮尿袋内。用丝线分别缝合固定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和盲肠贮尿袋内引流管。
=== 7.固定=== 将右侧后腹膜切口的外缘向上提起,覆盖盲肠贮尿袋的闭合缘和输尿管-盲肠吻合处,用细丝线将其与邻近的后腹膜或者盲肠、乙状结肠和末段回肠的浆肌层缝合固定,使盲肠贮尿袋闭合缘和输尿管均固定于腹膜外。 === 8.放置引流=== 
留置橡皮引流条或者双腔引流管于腹膜外。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关闭[[肠系膜]]缺损和后腹膜切口。
3,590
个编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