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个人欲望在社会性约束中被压制而出现自卑与反抗的双重心理特征,形成无视从道德到法律的规范性权威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的内化,即犯罪感,促成反社会的人格;这一倾向的外化,即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秩序。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冲突更易于走向社会犯罪,青少年具有反社会人格,通常表现出犯罪行为。但此处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学方面而言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犯有诸如凶杀、抢劫,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吸毒和性行为等罪行,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犯罪看作是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青少年犯罪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犯罪心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犯罪的心理疗法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只有控制和打破犯罪所形成的链条,才能达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通过健康心理教育,消除不良状况,树立正确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以预防犯罪的发生。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演变和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是可能出现犯罪心理先兆的。因此应该认识到:

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针对犯罪青少年的认识能力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观念教育和法制认识的提高,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让青少年罪犯重新做人。

2、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的治疗,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践。

3、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刻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只要能较为及时地对青少年进行正确教育、治疗、帮助,就可以避免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从而杜绝恶性犯罪的发生。

犯罪心理的中医治疗

①基础疗法,五个人都一致称谓心理治疗方法有以情胜情、劝说开导、暗示解惑等三种,这三者是一情二理三暗示,确实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②常用疗法,有四人称谓心理治疗方法,亦有二:即移情易性、气功导引等,以上五种是最常见的。

③有三人称谓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五种,即顺情从欲、澄心静志、平惊疗法、行为指导、体罚治疗等,目前除体罚不太提倡外,也是一般常用的儿种治疗。

④部分运用,或一般运用心理疗方式。有两人称谓的心理治疗方式有祝由治疗、厌恶反射治疗、工娱治疗、释梦治疗,象工娱治疗等在精神病院亦是很常见的治疗方式。

⑤只有一人提出心理治疗有顺应四时、节欲保精、停药调养、想象畅怀、以诈治诈、权谋治疗、动作体位、小儿相思、导痰吐涎、五行生克、调节冷暖、气势压邪、坑穴避秽、睡眠治疗、七情气厥治疗、激怒泻毒治疗等十七种,这可称为特殊的治疗方式,或者特殊的心理治疗。其中有的方法可合并于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实践,使概念明确,范畴确定,方法定型,这需要以后组织专门学术会以便统一定名,使之规范化。

犯罪心理的西医治疗

近年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用于临床的有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5种。它们不仅主要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也用于治疗焦虑症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食障碍孤独症、自伤和遗尿等,且疗效肯定。与非特异性受体阻断抗抑郁剂(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剂)相比,其不良反应少,服用过量时相对安全,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等的一线药物。当然,药物治疗可能仅仅是权宜之计,坚持用药要超过半年。专家提醒,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应该拒绝药物治疗。

犯罪心理的病因

通过对犯罪的心理病变进行的病理学研究,认为犯罪心理是二因致病。1.个体原因:犯罪者对官职、财富与“美色”的病态追求,动机偏离导致犯罪行为人对“奋斗目标”产生疯狂的“热情”。2.社会原因社会因素是职务犯罪的媒化剂。(1)政治制度消极方面的影响。(2)经济制度消极方面的影响。

犯罪心理的症状

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个性心理倾向性是决定一个人态度和活动的倾向性、选择性、积极性的诱因系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突出。理解倾向变化,极端的利己,行为上的变化。主要病态心理类型包括如下:

精神压抑症:指犯罪个体犯罪前经受较长时期精神上压制的病态心理,其症状表现为个体心理较长时间的焦燥、烦恼、嫉妒和不满。

胜利恐惧症:指权力者害怕权力丧失的紧张、恐怖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现为紧张、害怕、担心。

骄横跋扈症:指权力者掌权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飞扬跋扈的心理状态。其症状表现为自满、骄傲、跋扈。

奢侈症:犯罪主体对、财、色的过度嗜好产生的病态心理。其心理症状表现是权力者对权、财、色的无度追求,嫌少不怕多,贪得无厌的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的诊断

犯罪心理的检查化验

一般情况:意识,定向力,接触,日常生活。

认知活动的检查:感知觉、思维活动。

智能检查:记忆力、计算力等。

自知力:情感活动,行为方面。

犯罪心理的鉴别诊断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产生痛苦情绪,持续时间长,不伴人格缺陷与分裂。

犯罪心理的护理

1.建立专门心理咨询和教育机构可以尽可能切断犯罪的心理源头。通过建立该机构既可以摸清犯罪个体的心理状态,及时将个体的需要偏离消除在萌芽之中,又可以针对国家公职人员某一阶段特点展开心理教育,形成个体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心理抵御优势。

2.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对于处于犯罪心理潜伏期前驱期的个体应采用疏导法。

犯罪心理吃什么好?

不安定、易怒,这可能与孩子缺钙、磷及维生素B有关。我们应考虑多吃些含钙、磷及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如大豆菠菜、牛奶、花生、橙子、鱼虾、葡萄、鸡、土豆、贝黄、杳、粟子、鱼、虾、蟹等。

孤独症可能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科学证明,高糖、高脂肪和动物性蛋白等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体内易于形成酸,故有人把富含这些成分的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富含有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有关。因此,要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

做事虎头蛇尾,这可能与孩子缺维生素B、C或过量食用“酸性食物”有关。我们应考虑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辣椒鱼肝油、笋干,或是平时少食肉类,多吃水果、蔬菜。

长期情绪多变,爱激动、喜欢吵闹,或性情暴躁,富有攻击倾向等,应考虑可能是其甜食吃得过多,所诱发的孩子多动或者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因而美国的医生常用减少糖摄入量的方法来治疗具有攻击性和多动倾向的人群。医学上就有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的疾病,它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心理变态。

郁郁寡欢,乏力倦怠,情绪消极,有时还发生惊厥,这可能与机体缺镁有关。虽然含镁的食物比较丰富(如肉类、鱼类、蛤类、绿色蔬菜、豌豆及大部分水果),但是偏食和消化功能紊乱仍会出现镁缺乏

异食癖,可能与体内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因此,可以让孩子多吃些牡蛎等海产品和禽类。

性格孤僻、反应迟缓,最好在饮食中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等,这样可使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

要想避免由于饮食不当而产生种种心理疾病,就应该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均衡膳食。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犯罪心理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犯罪心理》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