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银屑病
本病是原因不明而少见,临床以红斑、丘疹、湿润、鳞屑性皮损,无自觉症状或伴轻微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目录
疗法
现代医学对各型类银屑均无特效疗法。对病情严重的痘疮样类银屑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时见效。局部疗法可应用可应用紫外线照射、水杨酸、煤焦油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制剂。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而成,若久着不去,郁而化热,可导致热毒蕴积;或因气阴两虚之本,由于阴虚滋生内热,气虚引起血瘀,以致血热血瘀,阻于肌肤而成生。
类型
根据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四型:
点滴型类银屑病
此型较常见,表现为针头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无银屑病中所见的点状出血现象,多见于躯干及四肢等处,不发生于头面、黏膜。病程缓慢,一般约半年左右可逐渐消退,也有数年不愈者,不并发内脏器官疾病。
斑块型类银屑病
此型较少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块,硬币至掌大,或相互融合,色淡红或紫褐,上覆细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不侵犯黏膜,冬重夏轻,病程缓慢,一般不会自然消退。此型病损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可能,因此有人把该型归入蕈样肉芽肿。
苔癣样型类银屑病
此型极少见,表现为类似扁平苔癣的扁平小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丛集成网状片块,可以有点状皮肤萎缩与异色症样改变。因此容易误诊为血管性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及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损害广泛分布于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及四肢,也可发生一头皮及棉部。有人否定此型存在,认为可能是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或是早期蕈样肉芽肿,或是不典型的滴状类银屑病。
痘疮样性类银屑病
此型罕见。急性发病,表现为淡红色针头至扁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或丘疱疹,迅速变为大疱、脓疱,严重者疱内可有出血。中央凹陷,状如痘疮。疱破后可有糜烂、结痂,甚至形成坏死溃疡,愈后留有凹陷的疤痕。皮损散在性泛发于躯干、腋窝及四肢,而不累及黏膜。自觉症状缺乏或有微痒感。有时可伴有乏力、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人认为此型应属血管炎。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因病灶致敏;有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有人发现本病的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存在,因此推测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但均未进一步证实。
诊断
本病的有时较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点滴型显示无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斑块型的组织病理类似蕈样肉芽肿;苔癣型显示类似扁平苔癣病理组织像;痘疮样型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类组织像。
类银屑病的护理要点及措施
类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可分4型:①点滴型:最常见,为多数淡红色或红褐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扁豆大至甲盖大小,覆有细薄鳞屑,经数周或数月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但新疹不断出现。②斑块型:皮损为圆形、卵圆形或长条形的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棕红、淡黄红色或紫色,直径 1 ~ 5cm (小斑块型);有的病例皮损较大,直径超过 10cm (大斑块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太清,伴有萎缩和皮肤异色样改变,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③苔藓样型:为红色或棕红色扁平丘疹,覆有细薄鳞屑,皮疹分布广泛,排列成网状或斑马状,伴有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与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相似。也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④痘疮样型:又称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有人将此型归入血管炎,为躯干及四肢近端迅速出现淡红色水肿性后疹,伴有小水疱、出血性坏死、结痂等。愈合留痘疮样瘢痕。
类银屑病的护理方法如下有:
调摄适宜,外避风寒
平时应注意保暖,加强防护,坚持锻炼,增加营养,严防感冒,经常患扁桃体炎的类银屑病患者,应将扁桃体摘除,以减少发病的机会。
适当忌口
少吃辛辣油腻和腥膻之物,少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有营养,多食蔬菜水果。
沐浴适度
对皮损切忌热水洗烫,忌用手揭皮,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刺激会加重皮损,加重病情。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调畅情志
胸怀豁达,保持精神愉快,和乐观的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本次学习,应该了解到类银屑病防病大于治病,而且本病并不危害生命,在生活中应该豁达和积极一点,将有利于本病的稳定和康复。
类银屑病偏方
处方
白芨500克、土槿皮500克、槟榔500克、生百部500克、川椒500克、大风子仁250克、斑蝥(去翅、去足)100克、水杨酸、苯甲酸
制作工艺
取白芨、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别碎断和碾压,置渗漉器中(细粉在上,粗粉在下),另将斑蝥研细与大枫子仁混合,捣成泥状,置渗漉器最上层,上加特制的木孔板,然后加白酒或60~75%乙醇高出生药几公分,加盖,浸泡5~7日,渗漉,共用白酒或乙醇1500毫升。最后在渗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杨酸、10%苯甲酸,搅拌,溶解,即得。
功效主治
软坚、散结、杀虫、止痒。用于牛皮癣,也用于神经性皮炎、手足癣。
用法用量
外用涂搽。
禁忌
急性期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