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样痣
来自中医百科
粉刺样痣(naevus comedoicus)为一种皮肤发育异常。其特点为充满角蛋白的许多凹陷(粉刺)呈线状或带状排列。1895年由kofmann首先报告。
粉刺样痣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除为美容需要和炎症性损害,一般无需治疗。小片皮损可手术切除,皮损广泛者可挤压粉刺除去或用磨削法,亦可外用维A酸霜,试服阿维A酯(依曲替酯)。
(二)预后
粉刺样痣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残留的毛囊伴发某型发育异常有关。粉刺样痣可在钝器损伤、带状疱疹、扁平苔藓、种痘,天花和脓皮病后继发。
粉刺样痣的症状
皮损可发生于出生后到中年期的任何时间,但通常多见于10岁左右。特征性皮损为密集成群排列,轻度高起的丘疹,中央有类似粉刺的黑色角栓,角栓不易除去。皮损呈单侧线状分布,偶亦见双侧分布,或皮损广泛分布者。好发部位为颜面,其次为颈部、躯干和上肢,其他少见的部位包括掌跖、阴茎和头部。可伴发囊肿、脓肿、瘘管和瘢痕,此时称痤疮样痣Naevus acneiformis。此外粉刺样痣可伴发骨骼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眼损害和其他皮肤损害如鱼鳞病、疖病、Becker痣、基底细胞癌、小汗腺痣和毛鞘囊肿。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粉刺样痣的诊断
粉刺样痣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毛囊扩张,充有角质栓。
粉刺样痣的并发症
粉刺样痣可伴发骨骼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眼损害和其他皮肤损害如鱼鳞病、疖病、Becker痣、基底细胞癌、小汗腺痣和毛鞘囊肿。
参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粉刺样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