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宫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宫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

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处。


Akupixrenren19.jpg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骨;穴区内有第2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有第2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临床应用

玉堂太溪,有补肾纳气的作用,主治咳逆上气,心烦。

附注

穴义

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

名解

紫,色也,由红和蓝二种颜色合成,此指穴内的天部之气既有一定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水湿。宫,宫殿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紫宫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温湿水气,其水湿云气所覆盖的范围较大,故名紫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后循任脉传于华盖穴

功能作用

散热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紫宫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紫宫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