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名

Fasciola hepatica

别名

羊肝

分类地位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Digenea)

分布和危害

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比较常见。中国各地广泛存在。侵害牛、羊、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虫体扁平叶状,长20~25毫米,宽8~13毫米。口吸盘位于体前端,腹吸盘位于前端腹面,口孔开口于口吸盘。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肝片吸虫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

形态结构

肝片吸虫虫大,虫体长为20mm~40mm,宽5mm—13mm。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口吸盘在虫体的前端,在头锥之后腹面具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而。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技,精巢2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巢的右上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有时在猪和牛的肺内也可找到。在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体被纤毛在水中自由游动。

当遇到中间寄主锥实螺,即迅速地穿过其体内进入肝脏。毛蚴脱去纤毛变成囊状的胞蚴,胞蚴的胚细胞发育为雷蚴。雷蚴长圆形,有口、咽和肠。雷蚴刺破胞蚴皮膜出来,仍在螺体内继续发育,每个雷蚴再产生子雷蚴,然后形成尾蚴,尾蚴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和长的尾巴。尾蚴成熟后即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游泳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为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如被肝片吸虫寄生,肝细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人体感染可能是食生水、生蔬菜所致.因此在牧场中应改良排水渠道,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禁止饮食生水、生菜,可使人免受感染。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肝片吸虫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肝片吸虫》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