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肝炎.jpg

肝炎是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等。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而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亦多与湿浊内蕴相关。

病因

病毒感染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药物或化学毒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酗酒

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其他

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肝炎”。

中医病因认识

本病多由于感受湿热或疫病之邪,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多食油腻,或劳倦伤中,脾胃素弱,情志抑郁,思虑过度,机能低下,内外相因,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发病。

如湿从热化者为阳黄,湿从寒化者为阴黄,湿热挟毒,邪陷营血则为“急黄”。

为刚脏,性喜舒畅条达,若脾虚肝郁,肝失条达,则可见肝脾不和,肝郁气滞之象。

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乃行,且为藏血之脏,肝郁气滞之后,必然延及血分,而致血瘀,气滞血瘀壅塞经脉而成痞块

若日久不愈,可见同病,脾虚不能运水,肾虚不能化水,造成水湿停滞而致鼓胀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脂肪肝是引起肝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脂肪肝,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但含糖类食品的总量也应该控制,包括米饭面条,因为过多的糖类食品在人体内也能演变为脂肪。

注意事项

预防脂肪肝还要提倡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甚至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随着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就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

常见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在长期、大量饮酒后逐渐发展至以黄疸甚至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典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有研究对酒精性肝炎也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临床分型,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在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血清ALT、AST升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临床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二、血清酶测定

1、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LT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流。血清ALT升高,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比天冬氨酸氨酶(AST)高,因为其他脏器中ALT含量比AST低得多。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ALT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酶升高、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仅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应予以鉴别,以免此类疾病被肝炎症状所掩盖。

3、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

4、Y谷氨酰胎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

5、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6、碱性磷酸酶(ALP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诊断鉴别

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过去被定为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现在被确定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属型,因此乙型肝炎不存在。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疫苗已研发成功;C型、E型、F型的目前无疫苗。  

并发症

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治疗

西医治疗

一、疫苗:既然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就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一样,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1、乙型疫苗在我国已经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中,注射乙肝疫苗,能使孩子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的传染。

2、甲型肝炎的疫苗这些年来也在逐步推广中,对预防甲型肝炎有较好的作用。

3、丁型肝炎是继乙型肝炎后跟上来的肝炎,所以预防了乙型肝炎便也就预防了丁型肝炎。  

二、戒酒:要保肝就一定要戒酒,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则必定难逃肝病的厄运。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喝酒便成了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且各地都有各地的“酒文化”。所谓酒文化其实也就是强人喝酒的办法罢了。常常听说“宁愿胃上长个洞,不要感情有条缝”。我说,胃上是不一定长个洞,但肝脏肯定中了毒,嘴上“干、干”的叫得越欢,你的肝,就越受罪,酒精肝也就不远了。  

三、限脂:脂肪肝是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脂肪肝,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但含糖类食品的总量也应该控制,包括米饭面条,因为过多的糖类食品在人体内也能演变为脂肪。预防脂肪肝还要提倡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甚至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随着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就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一)、湿热熏蒸

主证:面肤发黄,口苦纳呆,胁痛小溲深黄,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①热重于湿:

A 身黄色鲜明,腹胀满,大便秘结,可用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味。

茵陈30克 栀子9克 大黄9克 龙胆草9克 枳壳9克 郁金12克

B 烦热口渴,大便不秘结,身黄桔子色,可用栀子柏皮汤《伤寒论》加味

栀子12克 黄柏9克 生甘草6克 茵陈30克 郁金12克 板蓝根12克

②湿重于热

主证:身体困重,胸脘痞满,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脉濡。

治法:利湿开郁

方剂:化疸汤《沈氏尊生书》加味

药物:茵陈30克 苍术9克 木通6克 山栀子9克 茯苓12克 猪苓12克 泽泻9克 米仁15克 藿香15克 姜半夏9克 郁金9克

③湿热并重

主证:发热口渴,小便色黄或不便,大便或秘或溏

治法:清化湿热

方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味

药物:茵陈30克 黄芩9克 滑石15克 藿香12克 菖蒲6克 川贝6克 木通9克 射干3克 连翘12克 薄荷6克 白蔻仁6克 郁金9克

(二)寒湿内蕴

主证:面目肌肤黄而晦暗,腹满便溏,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沉濡或沉迟

治法:温化寒湿

方剂: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茵陈15克 苍术白术各9克 制附子30克 干姜9克 厚朴6克 茯苓12克 泽泻9克

(三)热毒内蕴

主证:突然出现黄疸,逐步加深,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或有痉厥,或有出血,舌质红绛,苔黄腻干燥,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剂:犀角散《千金方》加减

药物:犀角0.9克 黄连9克 栀子9克 茵陈30克 板蓝根15克 丹皮9克 生地30克 石斛9克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神犀丹选用

(四)肝郁气滞

主证:胸胁胀痛,精神抑郁,纳呆嗳气腹胀,舌质薄白,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四逆散《伤寒论》加味

药物:柴胡9g 赤芍9g 枳壳9g 生甘草4.5g 郁金12g 制香附9g 陈佛手9g 当归12g 丹参15g

(五)肝脾不和

主证:胸闷胁痛,食少腹胀,精神倦怠,舌苔薄腻,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

方剂:健脾丸《证治准绳》

药物:白术12g 木香6g 黄连3g 甘草3g 茯苓15g 党参15g 神曲12g 陈皮6g 砂仁6g 麦芽30g 山楂9g 山药9g 肉豆蔻9g

(六)肝肾阴虚

主证:胁痛腰酸,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热,舌质较红,脉弦细带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剂:一贯煎《柳洲医话》加味

药物:沙参12g 麦冬9g 生地15g 枸杞子9g 川楝子9g 当归15g 白芍9g 制首乌]15g

(七)血瘀痞块

主证:胁痛如刺,腹部胀急,面色较晦黑,或有鼻衄,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

药物:五灵脂9克 当归15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丹皮6克 赤芍9克 乌药6克 玄胡索9克 甘草3克 制香附9克 红花3克 枳壳9克 炙鳖甲12克

(八)水湿停滞

主证:胸腹臌胀绷急,气急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大小便少而难解,舌苔腻,脉弦数有力

治法:攻下逐水

方剂:舟车丸《河间方》

药物:黑白丑 甘遂 芫花 大戟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轻粉

每服6至9克,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温开水送服

护理

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处事时人要胸怀宽广、冷静,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2、预防各种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后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样会使已恢复或静止的病情,再度活动和变化。要根据气候温度增减衣服,注意起居及个人卫生。

3、防止疲乏

恢复期不一定绝对卧床,对于散步、打太极拳、轻度家务劳动可以量力参加,以不疲乏和劳累为标准,有利于机体血循环、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要避免刚出院就进行较剧烈活动。急性肝炎要有1年的肝功稳定,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稳定,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的活动。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随便用药,特别是不要用药过多,因为许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这会加重肝脏负担,尽可能少用药,以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特别要少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安眠药等。

5、定期复查肝功能

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个月至1个月检查1次。急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可1~3个月检查1 次,还应以自我感觉为主。如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等情况须及时检查。但是是否精神好、食欲好就意味着肝功能正常,大量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期症状消失,但肝功能并未正常,如不继续坚持治疗就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导致慢性肝炎。也有不少慢性肝炎症状不明显,但病情仍在进展,直到发展为肝硬变腹水才来就医,这样为时已晚。所以应定期检查身体,复查肝功能,为医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肝炎食疗方:

1、鸡骨草蜜枣猪肉堡:鸡骨草30克、蜜枣7、8枚、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煎煮,食盐小量调味,去渣,喝汤吃肉,每日1剂。本方具有清湿热、解毒、退黄、扶正护肝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明显者。

2、泥瞅豆腐汤:鲜豆腐100克、泥鳅数条。将泥鳅放盆中养1―2日后取出,宰洗干净,切成3.3―厘米长段,与豆腐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吃泥锹豆腐喝汤,每日1次,每次1小碗。用于急慢性黄疽型肝炎,对转氨酶高者有降低作用。

3、田基黄蜜枣猪肝煲:田基黄30克蜜枣7―8枚猪肝100克。将猪肝切成片,用清水适量煎煮,加食盐少量,去渣饮汤食猪肝,有清热去湿,散淤解毒,扶正护肝之功。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证明显者。

4、茅根猪肉:瘦猪肉250克、茅根250克,将茅根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沸,去渣,然后放入切成片的瘦猪肉,煮汤。肉煮熟后加入调味品,吃肉喝汤,每日2次,每次1小碗。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5、海蛰革莽:鲜海蛰150克、饽齐250克,将海蛰洗净,革莽洗净,去皮切片,同放在砂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成汤。每日2次,每次1小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饮食适宜

1、以半流质饮食为主 ;

2、食物要富含优质蛋白质

3、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油炸、油煎类食物;

2、各种糖及糖类制品;

3、各种腌制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肝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肝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