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B超检查
操作名称
用品及准备
探头频率3.0-5.0-7.0MHz,灵敏度调节至使肝的轮廓清楚,膈肌为强回声带,肝内门静脉壁回声较强,管腔内为无回声区。使用电子线阵、电子凸阵、电子相控阵探头。
检查方法
1.体位 ①仰卧位,右上肢上举至头部,使肋间隙增大(常规体位)。②左侧45°-90°卧位,使肝脏向左移位,以检查肝门、膈顶部、右前叶及右后叶。③斜坡卧位,用于肝下缘位于肋缘之上的患者,或因肥胖、腹水使肝位置上移的患者,此位于吸气后屏气,可使肝位置下降,从肋缘下检查肝脏。④俯卧位,从背侧检查肝右叶后段。⑤立位,检查有无肝下垂。
2.检查途径
(1)剑突下途径:探头置剑突下,①斜切半横切扫查,又分向上倾斜约45°、向下倾斜约60°。②横切检查,向上倾斜75—80°。③纵切扫查,探头置中线左侧,向右逐渐移动探头,超声束作一系列纵切扫查。观察肝左叶的形态,左叶的上缘、膈面,左叶与心脏、腹主动脉、胰腺等的邻接关系,左叶同门静脉左干、角部、矢状部、左外下支、左外上支、左内支等的走行,分布情况,以及与之伴行的肝胆管情况。纵切扫查显示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在肝左叶后方时,测量左叶的前后径、上下径。
(2)左肋缘下途径:探头置左肋缘下并朝向患者左肩,超声束呈水平扫查方向,从朝向患者左肩方向缓慢移动探头至中线,进行对肝左叶全貌的斜切扫查,尤其是观察被肋弓遮盖的左肝部分。
(3)右肋间途径:探头置肋间作肝的横切扫查,从右第4、5肋间开始顺序向下到肋缘下方,探头在肋间向外(腋前线至腋中线)向内(锁骨中线至胸骨旁线)作必要的滑动,充分显示肝右叶的横切及斜切图像,观察肝右叶内血管、胆道的分布、走行情况及肝右叶内的回声分布,测量最大横切面的前后径线即肝右叶的前后径。
(4)右肋缘下途径:①探头置右肋缘下,由前向后作垂直方向的横切扫查,观察在平静呼吸及深吸气时肝右叶在肋缘下的大小及厚径。②探头在右肋缘下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移动,超声束平面从肋下向患者头侧方向倾斜行肝脏的各种斜切扫查。可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观察肝的外形轮廓、膈面及脏面的形态,肝实质内的回声性质,门静脉主干、右干及右前支、右后上支、右后下支、肝静脉、胆囊、总胆管、右肝管、右叶肝内胆管等的走行分布情况。
(5)胸壁纵轴途径:上起右侧第4、5肋间,内侧到胸骨右缘,外侧至腋后线,下缘至右肋缘下,探头在右胸壁上作多个平行纵切扫查,检查时嘱患者作深吸气,使肝脏下移以扩大检查范围,观察肝脏及其与下腔静脉、胰腺、胆囊、右肾等脏器的关系,注意在肋骨后方的肝组织因声能的衰减而不显示或显示不清。在右锁骨中线或其附近处的纵切面扫查图上,测量右叶前后径及上下径。
(6)右背部途径:左侧卧位或俯卧位时,探头在右肩胛下角下方作横切、纵切、斜切扫查,观察右肝后段。
观察内容
从上述各种断面图上,观察肝外形,轮廓是否规整、光滑,左叶的左侧缘及下缘的角度应约45°,右叶的下缘角度应约75°。肝内回声是否为细点状回声,分布是否均匀,回声强度有无增强或减弱,肝内有无异常回声。有无包块图像,其出现的部位、大小、轮廓、清晰度、边缘规整性、内部回声均匀性、包块外有无透声区。观察肝脏的各种数据测量有无明显增大或变小。观察肝与胆囊的位置关系,胆道有无扩张。肝内血管的走行、分布,有无受压、弯曲、变形、中断现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直径大小。肝与右肾的关系。呼吸运动时肝脏活动度变化。肝内包块的血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