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延长术
目录
治疗股骨延长术的穴位
手术名称
股骨延长术
股骨延长术的别名
lengthening of femur
分类
ICD编码
78.3501
概述
下肢不等长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患,如长短不均超过2.5cm则出现跛行步态,不等长差异越大,肢体功能障碍越重。功能障碍与美容缺陷一样会影响病人身心健康与发育,在升学、就业、婚姻、日常生活与工作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因此,一侧下肢短缩超过2.5cm者,骨盆倾斜与脊柱侧弯不再能满足代偿时,为改善患肢功能,则需矫正下肢长度不等。为保证下肢不等长矫正术的效果,多需于手术前、同期或后期结合采用相应的矫形手术,以消除下肢负重线不正常、关节不稳定及跟腱挛缩等。
矫正下肢不等长的手术可分为健肢缩短术与患肢延长术两大类。前者包括骨骺固定术与股骨及胫骨缩短术,其缺点是影响身高与身材比例,不易为病人或家人所接受,但这类手术比较简便,效果稳定,并发症少,故在目前仍被继续采用;后者包括骨骺刺激术、骨骺牵伸延长术和骨延长术,优点是能保持身高和身材比例,可达到确切的延长度,同时矫正畸形,但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必须强调指出,矫正下肢不等长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其适应证与优缺点,须根据病人年龄、肢体短缩程度及患肢肌力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法。
适应症
股骨延长术适用于下肢不等长以股骨短缩为主者。
禁忌症
髋关节或膝关节存在力线畸形,髋臼发育不良或有半脱位者。但在矫正力线畸形和用髋臼成形术后使半脱位的股骨头受到充分覆盖后,可再施行股骨延长术。
术前准备
检查局部皮肤和关节、肌肉功能。X线照片加标志尺测量两侧胫骨的长度。准备半环槽式外固定器与直径3mm骨圆针6根。
麻醉和体位
手术步骤
1.由股骨外上髁向上做外侧直切口,长6~7cm。切开阔筋膜,于切口下端再向前向后横行切断松解阔筋膜。显露股外侧肌间隔,并从股骨嵴上将其切除1cm。向前牵开股外侧肌,显露股骨干下端干骺端,但不剥离股骨前后骨膜外软组织。
2.沿切口全长纵行切开骨膜,做环形剥离,使之成为完整的套状。
3.穿针 在股骨干中1/3与下1/3交接平面交叉穿放2根钢针,成25°~45°角。再于下干骺端以同样方法交叉穿放2根钢针。
4.截骨 做骨膜下干骺端截断术,或在紧邻干骺部的骨干用宽0.5cm的骨凿切断股骨外侧、前侧与后侧的皮质骨,再用手法折断对侧的皮质骨。通常是用旋转手法,或用骨凿插放于切开的间隙做90°旋转牵拉对侧皮质骨。
5.组装外固定器,试行延长1cm,证实对侧皮质骨已折断分离后再将骨断端对合。
6.缝合骨膜成完整套状。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1.不剥离骨膜外周围软组织,骨膜下剥离时切勿撕损骨膜,以保护骨膜的血供。
2.如做皮质骨截断术,则务必谨慎小心不让骨凿进入髓腔,以免损伤髓腔内血管。
3.干骺端穿针平面应紧靠截骨断面,切勿进入关节腔内。
4.术中不做任何延长。
术后处理
延长区段完全骨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
并发症
1.关节活动受限
对膝关节与髋关节影响较大,特别是伸膝装置易发生粘连。术后应尽早开始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与扶拐负重行走。每日屈膝90°坐椅1h。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时须暂停延长,加强功能锻炼与理疗。
2.针道感染
3.骨端成角
单侧半环外固定器尽管用粗钉加强了固定的稳定性,但由于非对称性承载,除有钉变形与断钉外,并可发生骨端成角畸形。应注意选择固定牢稳可靠的外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