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症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或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冷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或伴见神疲乏力,肢凉喜暖,食后痛减;或伴见胃脘水声漉漉,口泛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  

证候分析

胃寒证,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共见为辨证要点。寒邪侵袭人体,阳气受伤者,则为虚寒证,阳气被遏者,则为实寒证。寒邪凝滞胃腑,络脉收引气机郁滞,故胃脘疼痛,寒为阴邪,得阳始化,得冷更凝泣不行,故疼痛遇冷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是阴不耗津,寒邪内盛之征,胃寒属实。若病程迁延,疼痛反复发作,阳气耗伤,虚象逐渐暴露,则由实转虚。中气不足神疲乏力;肢体失阳气温煦,故肢冷喜暖;进食后阳气得振,所以疼痛暂得缓解。胃气虚寒,不能温化精微,致水液内停而为水饮,饮停于胃,振之可闻腕部漉漉水声;随胃气上逆,可见口泛清水。本证阳气不足为虚,水饮内停为实。阴寒内盛,胃虚停饮,则舌淡白苔白滑迟脉主寒,水饮多见弦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胃寒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胃寒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