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子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荽子

(《千金·食治》)

异名芫荽子(《普济方》)。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

【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药材】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毫米。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表面较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以籽粒饱满、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江苏、安徽、湖北。此外,甘肃、四川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1~1.4%,脂肪26%;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樟脑、牻牛儿醇等。果实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

种子含挥发油1%,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d-芳樟醇,其他尚有α-、β-蒎烯,二戊烯,α-,β-,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等。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少量Δ5,6-十八碳烯酸,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

【药理作用】干燥成熟之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性味】《纲目》:"辛酸,平,无毒。"

【功用主治】透疹,健胃。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

①《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③《纲目》:"发痘疹,杀鱼腥。"

④《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选方】①治麻疹初起来透:芫荽子四两。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并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浙江中医》(3):32,1959)

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捣碎,赤者用糖水调,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温服。一方酒调服。(《普济方》)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胡荽子散)

④治痔疮:胡荽子炒过,细碾,酒调三、五服。(《海上方》)

⑤治脱肛痔瘘: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许,粟糠半升或一升。上先泥成炉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门大小,不令透烟火,熏之。(《儒门亭亲》)

⑥治肠头出:秋冬捣胡荽子,醋煮熨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痛:胡荽子,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备急方》)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胡荽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胡荽子》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