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肠风.jpg

中医病名。肠风为便血的一种,指因外感得之,血清而色鲜,多在粪前,自大肠气分而来的便血。临床所见多为实证,常用凉血泻热,息风宁血法治疗,药酒亦不离此原则。

病因

西医病因

一、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痔出血是由于排便时腹内压增高,导致痔内静脉丛血压增高,加上硬粪块的直接擦损使痔破裂所致。肛裂在儿童可见跷虫感染引起肛周痛痒,抓破感染而形成用丰便时剧烈疼痛伴有便血,量少而鲜红。

2、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不同部位肠缢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坏死。表现为脓血便、血水便甚至鲜血便。

3、肠道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肠恶性淋巴瘤等主要因癌组织破溃或淋巴瘤组织破溃,而表现鲜红色血便或伴有磁液与脓液的血便。

小肠良性肿瘤,如小肠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腺瘤等出血较少,但瘤体较大可引起肠梗阻。小肠血管瘤感染、破裂可引起急性大出血。

二、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因肠部膜缺血、坏死、脱落,肠管发钳、水肿和大量浆液渗出,全层肠壁坏死,大量血性液体渗出,可出现腹泻排出暗红色血便。

中医病因认识

因风热客于肠胃或湿热蕴积肠胃,久而损伤阴络,致大便时出血。

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注意事项

清淡饮食。

常见症状

大便前出血如注,血色鲜红,肛门无肿痛,舌红、脉数等。

临床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粪便白细胞 ,粪便隐血试验(OBT), 粪便显微镜检查。

诊断鉴别

(1)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

(2)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

证治汇补》:“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证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  

(3)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

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

并发症

并发腹痛肠鸣、湿热、便血等。

治疗

西医治疗

1、保守疗法

无症状的内痔无需治疗。若病人出现便血、脱出、或由此而导致的肛门瘙痒,则需要进行治疗。

内痔初期或Ⅰ期内痔,可采用润肠通便药物,或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并经常清洗肛门部,或局部使用软膏或栓剂。

常用的有安纳素栓、洗必泰痔疮栓、消炎痛栓。对于任何Ⅰ期痔疮、医生要教会病人如何克服习惯性便秘。若上述姑息疗法无效,应采取进一步治疗。

2、注射疗法

目前,欧美的外科医生多采用痔蒂部注射法治疗痔疮。即将大量的低浓度的石碳酸液注入痔核上,以形成粘膜下肛管直肠环水平的致密的纤维屏障,并已发现此种方法较注入痔核本身疗效好。他们认为注射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便血。痔核较大且纤维化脱出,无便血便血轻度者,注射疗法效果不佳。

中医治疗

治宜槐花散,或四物汤阿胶栀子地榆

风入大肠,留滞不散,挟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阴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肠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肠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