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膝开穴主治病证

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膝股肿痛,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现代又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等。

膝关穴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膝关穴主治经脉病:膝股肿痛,下肢痿痹。

膝关穴主治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等。

现代又多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等。

膝关穴主治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膝开为经穴别名,即膝关。见《外台秘要》。

膝关为经穴名(Xīguān LR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膝即膝部,关即机关,在此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附近,故名膝关。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膝股肿痛,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现代又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膝关穴的别名

膝开(《外台秘要》)。

出处

《针灸甲乙经》:膝关,在犊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阴脉气所发。

穴名解

膝即膝部,关即机关,在此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附近,故名膝关。

膝,指大小交接部分。关,意指关键、机窍之处。后汉刘熙《释名》:膝,伸也,可屈伸也。膝为人身关节之最大者,故名膝关。

所属部位

小腿

膝开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膝关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膝关穴位于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SP9)后1寸。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

膝关穴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

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相去五寸”(《针灸集成》)。

膝关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膝关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膝开穴的取法

膝关穴位于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SP9)后1寸。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

屈膝,先取胫骨内侧髁下缘的阴陵泉,再于其后方1寸处取穴。

屈膝,于胫骨内侧髁后下缘,再向后1寸处取穴。

膝开穴穴位解剖

膝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和半腱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三肌分别止于胫骨粗隆的内侧。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后二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大隐静脉的后方,穿小腿深筋,直抵上述各肌的止点腱及胫骨骨膜。发自腘动脉膝下内动脉由腘窝向下方,参加膝关节网。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有宣痹通络的作用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膝下内侧动脉分布。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深部为胫神经及胫后动脉。

膝开穴的功效与作用

膝关穴有宣痹通络的作用。

膝关穴具有散风祛湿,疏通关节的功效。

膝关穴当两腿骨相交之犊鼻下陷中,有通利关节作用,主治膑膝引痛、湿寒历节、咽痛风痹等膝关节疾患。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1寸。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膝开穴的配伍

膝关配梁丘血海膝眼,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膝关配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治膝髌肿痛。

膝关配阳陵泉、膝眼、委中鹤顶,有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膝关配阳陵泉、内膝眼、犊鼻、委中、鹤顶,治膝关节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膝关在犊鼻下三寸陷者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痹,膝内痛引髌,不可屈伸,喉咽中痛。

类经图翼》:主治风痹,膝内肿痛引髌,不可屈伸,及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咽喉中痛。

玉龙歌》: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膝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膝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