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鹤膝风.jpg

鹤膝风为中医病名。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是指风邪外袭,阴寒凝滞,经络气血亏损,以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等为常见症的痹病证候。

鹤膝风相当于西医的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膜炎以及其他以关节肿大、积水、变形为特征的关节疾病。

病因

鹤膝风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

鹤膝风起于禀赋体虚、调摄失宜、足三阴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湿热壅阻,或湿流关节。因其禀赋不足、三阴亏损、督脉经虚,风寒湿邪结于经络脉不流,而导致筋缩而股瘦。或因邪蕴化热、则湿热流注关节,引起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若失治或误治则邪陷深变,成为肿疡化腐证。

妇人可由胎产经行失调,或郁怒亏损引起。

小儿多因先天所禀,气虚弱,阴寒凝居于腰膝引起。或因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肿大而胫枯。

本病虽发于、肘关节局部,但局部病变往往影响到全身。早期不甚明显,在中晚期尤为明显。因其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久必损及阴阳:偏阳则可发展为阳虚阴疽,偏于阴则可发展为肝肾阴虚证。

预防

调节情志,起居有常,保护身心健康。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常见症状

鹤膝风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而名。

病初多见形寒发热,部微肿,步履不便,疼痛;继之患处红肿焮热,或色白漫肿,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黏性黄液,愈合缓慢。

临床检查

x线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变变化可出现骨质疏松,软骨破坏,直至关节间隙狭窄,骨皮质破坏,严重者骨坏死及死骨形成。恢复期见不规则的骨硬化,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

诊断

1.青少年罹患较多,性别上无差异,起病较缓慢呈进行性、消耗性疾患。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或低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盗汗等,舌淡红或淡,苔薄或薄腻,脉细数或滑数。

3.关节症状以膝关节为多见,其次是肘关节,甚则可影响到髋关节活动。关节局部、红、热、痛,逐渐至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跛行。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4.x线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变变化可出现骨质疏松,软骨破坏,直至关节间隙狭窄,骨皮质破坏,严重者骨坏死及死骨形成。恢复期见不规则的骨硬化,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

5.实验室检查:沉加快,白细胞升高,中性增高或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有结核可疑或有接触史者,应作0T试验。有助于诊断。

本病以关节症状为主,结合全身症状,参以实验室及X线检查,本病不难确诊。

治疗

1、寒湿凝滞证

证候: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祛寒利湿,散阴寒凝滞之邪。

方药:五积散加减。

麻黄10g 肉桂3g 川朴l0g 苍术10g 当归10g 姜半夏10g 羌活10g 白芷10g陈皮5g 茯苓10g 芍药10g 川芎10g 干姜3g 枳壳10g

方解:方用麻黄、白芷解表散寒,川朴,苍术燥湿运脾,肉桂、干姜温里和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湿化痰,桔梗、枳壳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通经行滞。诸药合用则宣通表里,解表温中,化湿除痰,理气和血之剂。

加减法:寒者重用桂枝,表证不明显可去麻黄等疏解之类药物,表虚有汗者,则去麻黄、苍术、白术、黄芪之类,里寒甚者加吴茱萸、细辛等温散里寒。本证以“寒”、“湿”为主要邪气,“寒”须辨析其表里及受邪轻重,“湿”邪盛者,则需配苍、白术,胃纳不馨者加山楂,使祛寒利湿达到行气和血的目的。

2、湿热壅阻证

证候: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关节局部扪之灼手,按之濡软,面色黄而带浊,小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淡红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除壅阻之热。

方药:三妙丸合萆薢化毒汤加减。

苍术l0g 黄柏10g 萆薢15g 当归l0g 丹皮10g 牛膝20g 防己10g 木瓜10g 苡仁20g 秦艽10g

方解:方以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配苍术之苦温,协同燥湿,一清一燥,加牛膝逐瘀通经、利关节,草薜、防己、木瓜祛湿化浊,当归和血,丹皮清血分之热,苡仁健脾利湿,秦艽祛风而不燥,为祛风之润剂。

加减法:热盛则加金银花、地丁草,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木通之类。

3、肿疡化腐证

证候: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萎心烦,口渴不欲饮。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舌淡白而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

治法:属寒则以温养散寒通滞为主,属热则以清热解毒通络为主。

方药:(属寒)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10g 鹿角胶(烊化)10g 炮姜3g 肉桂1g 麻黄10g 白芥子10g

方解:本方地黄温补营血,鹿角胶生精益髓,养血助阳,肉桂温补肾阳,温通血脉。上药相合,精血充沛,气复阳生。麻黄温散寒邪,使熟地、鹿胶补而不滞,且麻黄得熟地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补而不腻;炮姜温通血脉,白芥子通经祛痰,两药相用能通经散寒而消痰滞,甘草调和诸药,兼有解毒之功。全方合用,则温阳补血,散寒行滞,消痰通络。

加减法:寒盛者加干姜、细辛、附块。

方药:(属热)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0g 石膏30g 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10g 防风10g 黄芩10g 白芷10g白术10g 川芎10g 生熟地黄各10g 茯苓10g 细辛3g 甘草3g 方解:方中为秦艽祛风湿要药,羌独活祛游伏之风,防风、白芷散风之品,合地、芍、归、芎四物养血祛风,黄芩、石膏清热驱邪,细辛温通,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热盛者加寒水石、银花、地丁草、蒲公英。

4、阳虚阴疽证

证候: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填充精血,扶阳以配阴之法,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药:大防风汤加减。

党参15g 防风10g 白术10g 附子10g 当归10g 川芎5g 杜仲10g 黄芪10g 羌活10g 地黄10g 牛膝10g 甘草3g 肉桂3g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祛风之首药,牛膝、杜仲补肾之要药,合十全大补取气血双补之意,加附子温养,偏于温补肾阳,精血得充,阴翳自消。

加减法:若阳虚阴寒盛加鹿角、细辛;体虚加河车大造丸。因病久损及气血者则宜加气血双补之品,但慎防滋腻,阻碍脾胃气机。 5、肝肾阴虚证

证候: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按之应指,关节活动痛甚,多为跛行,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两颧潮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溲赤便秘,舌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无力。

治法:甘寒养阴,滋补肝肾。育阴以涵阳法,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药:左归汤为主。

熟地黄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怀牛膝10g 鹿角胶l0g龟板胶10g

方解:本方乃由六味地黄丸减去“三泻”药物,重用熟地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主药。山萸肉、枸杞子滋养肝肾,养阴益精,合地黄可增强滋补肾阴之功;山药健脾滋肾,可补养脾胃之阴,开拓肾精化源,使肾精不断得到补充;鹿角胶峻补肾阳,龟板胶滋阴益肾,二药合用,阴阳并治,育阴潜阳,峻补精血,菟丝子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甩,系纯甘壮水之剂。但要注意精血既亏,虚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因此骤补真阴时,必须承制虚火。

加减法:阴虚而内热盛者,则以合秦艽鳖甲散或地骨皮汤加减治之,滋阴补血,清热除烦。

饮食保健

宜食:鹤膝风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而起,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事物,补充营养,已养先天。

忌食:寒凉的事物会加重病情。

保健偏方:

1.白芥子60g,大葱、生姜各30g。白芥子微炒先捣烂,与葱姜共捣烂外包膝关节肿胀部位,连包2~3天,患处起泡破皮,不必害怕。

2.桂林粉背、雷公藤茎、根25~45g,加水适量文火煎3-4小时,早晚饭后分服,每日l剂(编者按:雷公藤毒性大,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黑鱼1条,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钻地风、透骨草各15g,木瓜酒5斤。黑鱼去肠杂切块,同余药隔水煮l周时,蘸抹患处。

4.豆腐渣适量,蒸熟,乘热贴敷患处,每日l换。

5.青风藤90g,麻黄6g(后下),水煎(或浓缩制成片剂),早晚分服。

模板:中医内科疾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鹤膝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鹤膝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