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状
来自中医百科
亦称后天性状。指生物个体在其一生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或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所获得的某些性状。通常人们所说的获得性遗传都是指体细胞产生的变异能够遗传。这一假说是过去拉马克(J.B.La-mark)的用进废退说为代表,以后为达尔文(C.Darwin)和赫克尔(E.H.Haeckel)所承认。魏斯曼(A.Weismann)创导的种质学说对获得性状遗传说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因之有些获得性状遗传论者例如斯宾塞(H.Spencer)曾与之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另外,从19世纪末至本世纪20年代,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论争。过去认为是属于获得性状遗传例证的,一般说来,有些是出于实验错误,有些可以用其他的原因来说明。在此类所谓获得性状遗传的实验中,著名的有豚鼠的人为神经障碍的癫痫症的遗传(C.E.Brown Sequard,1875);小家鼠在温度作用下形体变异遗传(F.B.Sumner,1910―15);因环境颜色变化而引起的蝾螈颜色和色斑变异的遗传(P.Kammerer,1913)。其他还有将兔眼晶体制成抗血清,每代家兔都用该血清注射,结果也能人为产生某些能够遗传的形态变异,如晶体混浊、眼珠细小和眼珠缺失(M.F.Guger,F.A.Smith,1918―20);另一例是小家鼠学习能力的遗传。经过学习训练,学习次数有逐代减少的趋向等。但是从1930年中期倔起的李森科(T.D.Lysenko,1898―1976)学说可以说是获得性状遗传的新变种。目前已被公认全属谬误。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表明遗传信息只能从基因向蛋白质方向传递,而反向传递是不存在的。因此获得性状遗传说已被否定。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获得性状》经典原文。